第526章,情況複雜的九江郡與民風彪悍(2 / 2)

陳郡和九江郡隻有一河之隔,九江鋼鐵行業的情況,雖然他不是很清楚,但也聽說過一些事情,自然不可能在什麼事情都不清楚的情況下,一頭紮進這個不知深淺的坑中。

姚遠也隻能點頭了。

二月九日,鄭齊就開始巡視九江郡,姚遠安排小吏吳嘉給鄭齊帶路。

他第一站巡視的就是巢湖鐵礦場。鄭齊來到巢湖鐵礦場,可以看到無數工匠把礦石從礦洞當中拉出來,然後裝上火車,運抵到壽春碼頭,然後再裝上蒸汽運輸船,運往南陽,陳郡,會計郡三地。

吳嘉道:“巢湖鐵礦場每年能挖出600萬石以上的鐵礦,年產值達到1億5000萬錢,可以說是我們九將郡的錢袋子。”

現在大漢兩極分化極其嚴重,有工業區的郡縣,財富突飛猛進的增加不說,還虹吸了四周的財富,大漢的各個工業郡都是富可敵國的存在。

而像九江郡這樣的農業郡,收入雖然有所增加,但增加的極其緩慢,財政收入和農業時代差彆不大,幾乎就是吃飯的財政,想要建任何工程,都需要朝廷的財富轉移才能完成。所以大漢農業郡的漢吏,才特彆期待擁抱工業化。

跟著鄭齊的熊劇道:“巢湖鐵礦場都是高品質的磁鐵礦,這裡的確適合建造鋼鐵中心,隻可惜生不逢時,現在大漢的情況已經沒有他們生存的土壤,除非朝廷下決心在這裡建鋼鐵中心,要不然九將郡的鋼鐵行業是發展不起來的,他們不但缺錢,還沒有充足的工匠。”

吳嘉不服氣道:“我九江郡雖然比不上陳郡等地,但依舊有60萬百姓,怎麼能說沒有充足的工匠,這是朝廷不願意投資我九江郡。”

熊劇道:“九江郡百越之民太多了,這些人天性散漫,不適合做鋼鐵工人。”

陳郡和九江靠的太近了,一水之隔,九江郡也有大量的百越之民去陳郡打工,可以說他們是民風淳樸,但也可以說他們是天性散漫,在鋼鐵廠做工的時候總是會弄出各種事故,他們不適合做有太嚴格紀律的事情,實際上即便是陳郡的農戶也就是稍微好一些。

鋼鐵廠最喜歡的工匠其實是那些剛剛從軍中退役的士兵,他們經過了三年的軍中生活,已經可以做到令行禁止,稍微培訓就是合格的工匠,而招攬農戶最起碼還要經過三個月的軍事訓練,要是招來百越之民,那就最起碼要培訓半年時間了。

而且最關鍵的是他們以前生活在半農耕半漁業的社會狀態當中,就沒有經曆工業化社會的熏陶,你完全想象不到他們會做出什麼事情,所有在陳郡百越之民,一般做一些重體力的勞動活,稍微帶點技術的崗位,沒人敢請他們。

接下來鄭齊把九江郡一個個縣巡視了一遍,但九江郡的情況還是讓他眉頭緊皺,他想過這裡會不如陳郡,但卻沒想到差距會這麼大。

九江郡就幾乎沒有什麼大型的工廠,全部都是一些麵粉廠,紡織廠,磚窯廠,水泥廠等解決本地需求的五小作坊。

從鄉裡到縣城,到處都是一番田園牧歌的景象,你甚至看不到幾個煙囪,但這個時代煙囪就是代表工廠,煙囪就是代表財富,田園牧歌則是貧困的代表。

而且還有一點是鄭齊萬萬沒想到的,那就是九江郡內部越人的數量極其多,很多村子就是一個個百越部落,這些村民依舊有一部分百越的習俗和裝扮,可以明顯看出他們與大漢的百姓不同。

鄭齊不解道:“九江郡也是楚國原本的故土,設立了上百年了,怎麼會有如此多的百越之眾?”

吳嘉無奈道:“我們九將郡窮啊,百姓們都湧向了陳郡和會稽郡,九江郡曆代郡守,為了填補人口的虧空,不斷廬江郡招募百越百姓,幫他們建設營房安置村裡,指導他們開墾土地,種植糧食,好在這些百越人也願意下山來平原生活,加上有朝廷有政策優惠,我九將郡的人口才能維持平衡,現在九江郡一半的人口都是招攬過來的百越之民。”

“現在九江郡的郡縣的情況就是,漢人百姓大部分居住在郡縣當中,鄉裡則大部分都是百越之民。”

然後鄭齊就見識到了,什麼叫民風彪悍,這些百越人領地意識極強,就這巡視的一路上,他就被攔了十幾次路,要不是有吳嘉的帶領,隻怕攔路打劫的事情會發生在他的頭上。

三月九日,安豐縣。

鄭齊一行人行走在馳道上。

“殺!”忽然馳道附近冒出喊殺聲音。

嚇得跟著鄭齊的親衛馬上圍成一個圈,把鄭奇一行人保護在圈內。

“怎麼回事?難道這是劫路的盜匪?”鄭齊道。

吳越尷尬道:“九江郡的盜匪應該不敢如此明目張膽的打劫官員。”

一個親衛向著喊殺聲音的方向去探查情況,沒多久跑回來稟報道:“監軍,是有兩股村民在械鬥,雙方加起來大概有200左右的青壯。”

鄭齊想了想道:“我等去觀看一番。”

而後他們找到了一處適合觀察高點。

結果發現這兩夥械鬥的村民還挺正規的,他們踏著整齊的方陣,前排的村民居然還有皮甲護身,後方還有一個旗幟,旗幟的旁邊是兩個擂鼓的村民。

在激烈的鼓聲引導下,兩方的村民不斷高喊殺聲,然後緩慢的靠近,好在手裡拿的不是刀劍,而是一個鋤頭,鐵鍬等長柄農具,要不然雙方傷亡情況簡直不敢想象。

而雙方的村長亭長還有點指揮才能,不是那樣一擁而上,像烏合之眾那樣械鬥。也不是硬碰硬的交戰。

雙方的隊伍都分出幾支小股部隊,想要包抄對方的後路。

結果這些小分隊反而先交上手了,打的異常激烈。雙方的指揮官也不斷調動村民,就這麼200多人的械鬥場景,什麼誘敵深入,兩翼包抄,圍點打援,各種戰術居然還弄得像模像樣,就這200多村民,給他們打出了上萬大軍的氣勢。

“九江郡的民風已經彪悍到如此程度?這要換上正式的裝備,隻怕不輸給朝廷的常備軍?”鄭齊道。

吳嘉苦著臉道:“百越之民不識教化,喜歡用械鬥的方式解決衝突,好在郡守府已經傳達過命令,不允許他們動刀動劍,也不允許他們害人性命,械鬥還處於可控製範圍。”

麵對百越之民的械鬥,九江郡漢吏也很難辦,一兩個部落這樣械鬥他們還有辦法處罰,要是大部分部落都選擇這樣械鬥來解決矛盾,郡守府也隻能選擇法不責眾,畢竟漢律主要的職能就是維持穩定。

九江的漢民大量被吸引走,百越部眾在九江郡的體量太大,形成了和漢民雜居的狀態,大漢的百姓自然影響他們,但他們也影響著大漢的百姓,這種械鬥已經成為九江郡的風俗。

鄭齊感歎道:“九江需要用商君之法治理一遍。”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