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海陸之爭與假皇帝(1 / 2)

新年過後,酈商好像找到了徐愛民的用法了,專門讓他做一些部門打交道的事情,稅監就相當於大漢的財政部,大漢每個官署都少不了和他們打交道。這日太尉府下屬後勤司司長中郎將丁河又找到徐愛民,他也是來提升預算的。

徐愛民愕然道:“我大漢這幾年一直沒有大的軍事動作,你們太尉府怎麼也來提升預算?”

大漢和平了近20年時間,軍費開支一直非常穩定。

中郎將丁河道:“這還不是為了官營試點。現在九江郡,衡山郡兩地,每年招收4萬基建士兵,太尉府要負責訓練這四萬士兵,要負責他們衣食住行各方麵,軍費開支自然不可避免的上漲,太尉府是想把這筆費用列為常備軍費開支當中。”

徐愛民看完丁河的預算書,才愕然的發現衡山郡,九江郡他們弄基建的士兵屬於薅朝廷的羊毛,雖然士兵退役之後的安置情況不需要朝廷來處理,他們會把這批訓練合格的士兵,安插到兩郡快速膨脹的產業當中。

但這不代表大漢的開銷就減少了,光這4萬士兵每年的夥食費就超過了一億五千萬錢,餘下的衣食住行開銷也不低五億錢。

對大漢的太尉府而言,他們也是樂意見到這樣的事情的,4萬基建士兵需要有16個都尉級軍官,16個校尉級軍官,兩個中郎將,組建一個臨時的將軍府,這對於大漢陸軍來說,這已經是近10年來最大的軍隊數量擴編了。

這能稍微緩和他們內部的不滿,因為這些年大漢增加的編製,都在海軍當中,大漢海陸之間的矛盾已經非常嚴重了。

大漢休養生息快20年時間,雖然徐凡沒有放鬆對軍隊的建設,軍隊軍費每年都有一定的提升,但現在畢竟是和平時期,加上大漢的實力暫時還沒有對手,大漢軍費增加的有限,主要用的在是武器裝備的更新換代,和軍方的基礎設施建設。

大漢開國之初的武器裝備,就是刀槍劍戟,長弓硬弩,鐵甲鋼甲之流。而這20年的時間內,刀槍劍戟逐步會換成了燧發槍,長弓硬弩也換成了各式的火炮,重型鎧甲更是輕量化,成為了隻防禦胸部的胸甲,漢軍由冷兵器轉變為火器部隊。

但大漢的軍方依舊不滿意,應該說是大漢陸軍依舊不滿意,因為這20年朝廷大部分軍費都花在了海軍身上。

大漢南北兩支艦隊比他們成立之初膨脹了三倍,海軍士兵的數量已經達到陸軍的一半,要是光這樣也就沒什麼,關鍵是海軍燒錢的速度遠比陸軍快。

一艘普通的戰艦就要幾百上千萬錢,每年海軍製造戰艦就要耗費5~6億錢,關鍵是這戰艦不是一次性的花費,維護的費用也是極其高昂,差不多占到戰艦建造費用的一到兩成費用,這些年大漢的軍費6~7成都被海軍消耗,戰艦製造出來了,海軍士兵的數量自然也就擴張了。

就這樣海軍方麵還不滿足,他們還要建造大漢最大,最堅固的戰艦,噸位達到了前所未有的10萬石的戰艦,製造這樣的一艘戰艦成本價兩個億,4層甲板,兩邊的船舷可以安置150門重炮,是需要上千名海軍士兵才能操縱這艘龐然大物。

而這樣的戰艦他們打算連造4艘,分彆用晉,齊,秦,楚四個春秋霸主國的名字來命名這四艘戰列艦,號稱霸主級戰列艦。

按照鎮海將軍欒布的說法,大漢海軍掌控的海域比20年前擴張了10倍都不止,原本的兩個艦隊已經難以幫著大漢統治天下,大漢海軍將擴編為四支艦隊,要在原本兩支艦隊的基礎上,新增殷洲艦隊,炎洲艦隊,而製作霸主級戰艦,就是為了成為這四大艦隊的旗艦。

欒布極其自豪說,這4艘戰艦就是大漢的臉麵,出現在任何國家的沿海,都必定讓這些國家臣服在大漢的強大實力之下,這就是所謂不戰而屈人之兵。

這讓大漢的陸軍勃然大怒,他一艘戰艦就要耗費兩億多錢,這還把他們陸軍老大哥看在眼裡嗎?

更關鍵的是欒布為了給自己增加海軍軍費找借口,去年出版了一本軍事書刊叫海權論。

書中以新大陸的銀礦,硝石礦,煙葉,倭島的金銀礦,南洋的各種香料,南中的各種珍貴木料,天竺的寶石,香料,棉花,論述海外墾殖點和諸侯國對大漢的重要性,海貿每年能給大漢帶來500億的財富,上百億的稅收利潤。

而後以這些利益延伸,說明海權對於大漢的重要性,失去了海權大漢的這些諸侯國墾殖點必定會脫離大漢的掌握,大漢的全球霸業必定土崩瓦解。

最後他總結性的說大漢百年的根基就在海權,海軍將會是大漢對外最鋒利的寶劍。

欒布寫海權論沒有什麼,但他這一論述惹,怒了大漢其他的陸軍將軍和軍官。

海軍這是想倒反天罡,騎在他們頭頂上,他欒布算什麼東西,不過是黃河大戰中途加入他們大漢的,天子看他們有點用處,才給了他都尉,大漢開國的時候連個伯爵爵位都沒有,在大漢軍方的地位排在百名開外。現在居然想欺負在他們頭上,大漢不少將軍都在對季心抱怨。

“兄長,這太尉府你要管好啊,那些小輩該打壓的就打壓,該限製的就限製,不然他該騎到我們頭頂了。”

麵對這種情況季心也很無奈,他不能對自己的老兄弟說,自己是大漢最大的海商之一,他的商船已經跑到炎洲大陸去販賣貨物了。

當初欒布考慮炎洲艦隊位置的時候,他甚至提議把海軍基地安置在昆侖島,隻是欒布考慮到昆侖島距離大漢本土太遙遠了,後勤難以跟得上,才把艦隊的總部安置在寶石島。大漢海軍壯大既符合大漢的利益,也符合他的利益。

他也隻能拿海外諸侯國說事,說現在發展海軍是大漢的大勢所趨,連天子也讚同欒布的意見,更不要說太尉府還有彭越這個欒布的上級,他也沒有什麼辦法。

季心不給力,讓陸軍將軍極其失望,但同時大漢的現實也讓他們很無奈,他們在20年前已經把大漢所有的外在敵人全部給摧毀了。

漠北國公韓信每年隻能在塞外清理野人,雖然他的公國版圖越來越大,但所有人都知道,他大部分的地盤都在冰原上,那塊地方連野人都沒幾個,大漢的將軍們隻能歎息,韓信一身的軍事才能,隻能浪費在這些野人身上。

天下無敵是所有武人的噩夢,不少大漢的將軍都在歎息,當初怎麼就沒留幾個敵人?以至於他們的火炮,他們的火槍都沒有敵人來實驗。

但五年前官營試點擴張,鄭齊他們因為缺少合格的勞動力,想到了屯田兵製度,弄出來了基建兵,兩個郡第一年擴招4萬人,第二年雖然減少了數量,但也有2萬士兵,第三年也是2萬,這就是8萬的基建士兵。這造就了大漢近十年來最大的士兵增加,尤其是大漢軍方暢想,要是大漢其他的郡不說擴張8萬人,不,哪怕是一萬人,大漢也要增加六十餘萬士兵,這樣陸軍就可以徹底把海軍壓在身後。

丁河笑嗬嗬道:“太子,九江郡的模式就非常好,我大漢本來就有義務兵製度,陛下一直告訴我等大漢軍隊就是大熔爐,即便是廢鐵進去也能練成百煉鋼,您看看在九江郡等地的幾萬基建兵,他們這些年修馳道,鐵路,碼頭,擴張運河,修建新的市坊,朝廷付出的不過是每個月百錢的津貼。這種模式消耗何其小,現在雇傭個民夫沒有七八百錢,誰肯乾這樣的重活?”

“末將以為這種模式完全可以取代我大漢的徭役,要是大漢有60萬基建士兵,那麼大漢的鐵路,馳道,碼頭,港口,運河將會比現在修的更多。”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