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買4套楊樹裡的房屋。”一個老伯氣勢洶洶的衝到劉恒身邊道。劉恒馬上道:“老人家,按朝廷的政策,一戶人最多隻能買兩套。”
“憑什麼不多賣給老夫,老夫不差這點錢。”
劉恒勸說道:“這是朝廷用來解決長安百姓居住問題建造的房屋,您總得給其他人機會吧。”
“老夫有4個兒子,買4套房,怎麼啦?這世道難道有錢還買不到東西了?”
劉恒道:“那您最好要把戶籍分成兩家,這某才好賣給您。”
聽到分家老者勃然大怒道:“乃公還沒死,你說什麼分家的事,哪個好人家會說什麼分家。”
即便是現在大漢的百姓一隻腳踏入了工業化生活,依舊是比較忌諱分家的,以前有上百畝的土地作為利益,分家就能獲得上百萬錢的財富,這自然無所謂了,但在工匠群當中確實很少分家的,大家更習慣三世同堂,四世同堂的生活。
這也是底層百姓抵抗風險的一種方法,對朝廷來說自然是百姓越分散越好管理,最好是原子化社會。
但對底層的百姓而言,分散則意味著力量弱,宗族才是他們比較信任的力量。
要是有一個可靠的組織,遇到麻煩可以找亭長,裡長,能找鄉老主持公道還好。但要是這些人本身就是壓迫者,底層的百姓隻能依靠宗族來保護自己。所以有句老話說得好,百姓就在那裡,你不去組織,自然有其他人去組織。
就目前而言大漢的組織能力,顯然還沒高到讓普通的百姓放棄宗族,而信任漢吏。
(昨天看到一個up主說為什麼這些年宗族又再次興起了,還以胖貓,翟欣欣為例,講解完之後讓人恍然大悟,同時也是一種悲哀,都進入了現代社會,卻要依靠封建時代的組織來保護自己。)
而就在那個老者發怒,甚至有幾分要教訓劉恒的意思。
劉長,樊抗兩個八尺餘高的壯漢一把把老子提出來道:“老人家,如果你不買房子,不要在這兒擾亂秩序。”
兩個人瞪大了雙眼,一副凶神惡煞的樣子,瞬間嚇得這個老者不敢說話了。
劉長大叫道:“朝廷的政策就是一戶隻能購買兩套房,不要說什麼買三套四套房的事,再敢嚷嚷當心乃公揍你們。”
劉長聲音聲大如雷,再加上那體魄,那凶神惡煞的表情,吵鬨的住房銷售地,頓時安靜下來了,所有人都噤若寒蟬。
當然也沒有人走,這麼好的房子,大家都擔心走了之後再也買不到。
所有人都一個個守秩序的排起了隊,再也不問為什麼隻能買兩套房的事情了。
後麵大家一手交錢一手交房,因為全款的數量太多,劉恒不得已,找來四大錢莊的管事,讓他們現場開戶,甚至可以現場轉移存款,這極大的提升了購房的效率。
就這樣劉恒他們辛苦了一個日,到了晚上才關門,然後開始總結數據。
“一日就賣出了1025套房子!”劉恒驚訝的看著這個數據。
楊樹裡隻有11000套房子,按照這個數據的話,最多隻要十來天就可以全部賣光。
樊抗道:“一天就賣出了8000多萬錢,這賣房子的生意也太好做了,要是我們也能搞塊地皮,自己弄個建築隊,也造個上萬套房子,按照今天的行情來看,不要說8萬錢賣一間房子了,就算是十六萬錢,二十萬錢也有人要,這樣我們一年不就能賺個十來億,挖金礦,這也比不上做房地產生意賺錢的。”
樊抗越算越激動,越算越興奮,好像有一座金山在向他招手一般。
酈寄奇怪道:“樊抗,你這是想和太子搶生意,你不擔心太子直接把你貶到大漠去養羊。”
樊抗這才冷靜下來尷尬道:“這不是算的太激動了。想想也不犯法。”
而後他又帶著一絲討好的意味道:“這事情你們可不能說出去。”
劉長笑道:“小弟,我想去金玉滿堂吃大餐。”
樊抗心疼道:“去,兄長我會包下最貴的包間,請你們吃一頓。”
酈寄道:“到時候房子的售價可以提升一點,即便後麵沒有像今天這麼多人,想來要不了一個月時間,這些房子就會賣光了,8萬錢的價格是低了一點,哪怕提升到9萬錢,10萬錢也會有百姓購買。”
劉恒道:“朝廷改造楊樹裡主要是為了讓長安城的百姓有安居之所,費兩年多的奉祿才買得起一間房子,這已經是很高的價格了,再長的話就不服太子的初心了。”
而後劉恒嚴肅的看著劉長道:“今天你就差點闖禍了,你現在是為太子做事,代表的就是太子,你要是打了長安城的百姓,長安城的百姓說你劉長蠻橫還無所謂,要是壞了太子的名聲,這責任你擔得起嗎。”
劉長道:“小弟這也是想維持秩序,那話是脫口而出的,不是真想打人。”
劉恒道:“你脫口而出能說出這樣的話,就證明你平時蠻橫慣了。”
樊抗這個時候幸災樂禍道:“恒兄弟,讓劉長親自寫禁止打罵客戶,然後貼在這牆上,就可以時時警醒他管好自己的脾氣。”
劉長不服氣道:“剛剛你也動手啦。”
“但我沒有罵人。”樊抗道。
劉恒卻點頭道:“這倒是個好建議,回去之後維修就監督你寫下這句話。”
長安城,趙裡。
袁盎以農家的名義,召集了所有的村民在晾曬場集合。
“鄉親們,朝廷給了大家一個發財的機會。”袁盎情緒高昂的叫道。
但下麵的村民卻沒有多少興趣,而是有點懶散道:“什麼機會?”
不怪他們懶散,要是在大漢評天下第一村的話,趙裡可以算候選名單之一,就這一個小小的村子出了兩名億萬富翁,百萬富翁者可謂是比比皆是,這些年胡亥對趙裡捐贈了上千萬錢,給趙裡修水渠,修馬路,這樣一個小村子的瀝青馬路居然不比長安城差,趙武也捐了200萬錢,修繕了村裡的小學,還資助了村裡10個中學生。
以前趙裡還隻是磚石房屋,現在全換成了三層四合院的小樓房,光比居住條件的話,長安城九城的居民都比不上他們,因為靠近長安城,他們的土地一大半都是種植蔬菜,蔬菜的效益比糧食高五倍,這裡的村民年收入突破3萬錢,比徐帆定下的小康標準都要高一倍,說這些村民是農業工人也不為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