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盎算是這些人當中出身比較差的,他祖父在秦末亂世的時候為盜賊,正好趕上了徐凡起義反秦,本來差的出身反而成了優勢了,他祖父在九江郡加入漢軍,要是一直保持下去,說不定他們家也能成為大漢的開國功臣之一,隻不過他祖父盜匪習氣重,在大漢削山頭的時候又被開革出漢軍當中了。這成為了袁家後來最後悔的事情了,徐凡摧枯拉朽毀滅了暴秦,建立了大漢朝,而袁家卻丟失了魚躍龍門的機會,正是因為有他祖父失敗的案例,所以袁盎是非常珍惜這次機會的。
他看向馮唐道:“目光短淺,農事怎麼了,你難道沒有看到殿下對吳師的態度,那是真把吳師當成自己的老師,某還打聽到,當年殿下讀中學的時候就被天子帶到吳師教導,我等靠上吳師必定會受到殿下重視。”
而後袁盎道:“現在我們要想辦法把這玻璃大棚弄出來,要完成殿下交給我們1000畝玻璃大棚的差事。”
高狄搖頭道:“這任務難呀,1000畝玻璃大棚價格接近上億錢,這麼大一筆錢我等去什麼地方去找?連最富裕的趙裡都不願意加入,其他的村民即便是想加入也沒錢了。”
袁盎忽然拍自己額頭一下道:“某都忘記了楊樹裡是如何建立起來的,村民很難拿出上億錢,但對我大漢的豪商來說,上億錢又能算什麼?”
而後袁盎看著遠處富饒的趙裡冷哼道:“給你們富貴你們都不要,以後有你們後悔的。”
袁盎通過這次教訓之後,覺得還是把玻璃大棚建設在一處最好,有一個好的示範,其他人自然會學習的。
大漢曆三十一年,七月十五日,關中,上林苑。
袁盎以太子舍人的身份召集了關中十幾位富商來到上林苑玻璃大棚基地。
袁盎指著玻璃大棚道:“這就是太子為解決長安城百姓冬天吃蔬菜建造的玻璃大棚,不要看它簡陋,但在冬季每日都可以提供上千斤反季節蔬菜和西瓜,去年這個玻璃大棚賺了78萬錢。”
韋拓吃驚道:“就這麼點地賺了78萬錢?”
他們自然知道玻璃大棚賺錢,但這錢也賺的太誇張了,要知道這些人當中也有兩家見過玻璃大棚,當然這隻是在自己的宅院的園弄了幾分地,供自己家親朋好友使用,但按他們這幾分地的情況來看也不可能如此賺錢?
而後袁盎拿出玻璃大棚基地的賬本給這些商賈看,他們馬上傳閱,而後計算其中的成本,他們本是商家,經驗豐富很快就知道這個賬本是真的,一個這樣的玻璃大棚居然有近八成的利潤,這幾乎要接近海貿了。
袁盎道:“太子打算在長安城附近建立1000畝的玻璃大棚基地,以此來滿足長安城百姓冬季蔬菜的需求,這是一本萬利的買賣,某打算聯合各位一起加入,太子殿下出土地和農家精英管理,各位出一億錢建立一個千畝玻璃大棚,賺到的利潤三七分。”
這些商賈有自知之明,這七肯定沒有他們的份,但他們出錢隻能賺三成利,但這麼點利潤就有的不怎麼賺錢了。
韋拓道:“玻璃大棚本就沒有難度,在長安城也出現了幾十年時間了,我等出錢還隻占三成,袁舍人是不是太過了點。”
袁盎淡然笑道:“各位也知道玻璃大棚出現了十幾年時間,哪有哪家是能如此賺錢的,殿下能如此賺錢也是靠著農家的技術,這技術你們有嗎?真要可以賺八成利,長安城的富商是傻子嗎?他們早就進入這個行業了。”
不少富商點點頭,太子這個玻璃大棚產能的確高了好幾倍。
但他們計算一下,自己占據的份額太少,還是不賺錢,按照1000畝能賺7800萬錢,三成就是2300萬,他們要回本就是4-5年之間。大漢這幾年物價劇烈波動,也告訴這些人一個真理,當一種奢侈品大量的出現的時候,它的價格必定會如洪水一般一瀉千裡,真出現這種情況,說不定十年都回不了。而此時的大漢十年都不能回本的生意機會沒有,即便是存錢莊,人家一年也有一成五的利息。
韋拓等人搖頭道:“利潤太低了,我等情願把錢存入錢莊當中,那最起碼一年也能旱澇保收的獲得一千五百萬錢,我等最低要四成五股份。”
袁盎道:“四成這是某的底線,如果你們不願意合作,我就到開發前莊去貸款,以太子的身份貸出一億錢是不成問題的。”
韋拓他們快速計算,四成股份就是三千一百萬錢,即便後麵利潤有點下降,但也不會下降太多,長安城畢竟是一個上百萬人口的大都市,這座城池當中大部分人的俸祿都超過了2000錢,幾十錢的蔬菜,他們哪怕是在春節隻買的幾斤,那也是幾百萬斤的產能,上千畝的玻璃大棚不會讓這個市場利潤下降太多。
韋拓道:“我等有最後一個要求,就是這個玻璃大棚項目必須成立公司,在公平交易所上市,以公開透明的方式保證我等的利益不會被內史侵占,組建股東大會,我等還有監察的權利。”
袁盎道:“可以,但你們動作要快,現在已經是7月中旬了。我等要完成玻璃大棚基地的選址,建造,要在八月中旬以前種下西瓜苗和其他蔬菜種植。”
韋拓道:“可以分頭行動,我等準備去交易所上市,袁舍人則負責建立玻璃大棚基地。”
袁盎點頭同意。
大漢曆三十一年,七月十七日,關中,杜裡。
“杜裡裡長秦江,亭長黃磊拜見袁舍人!”秦江和黃磊行禮道。
袁盎道:“朝廷要在杜裡建設千畝的大棚基地,要招募當地200名農戶建設玻璃大棚和種子反季節蔬菜,你們算是走運了,招募的200民農戶就為朝廷當差。”
袁盎之所以選擇杜裡作為玻璃大棚基地就是因為杜裡靠近鄭國渠,這裡有大量屬於朝廷的土地,和農戶合作的事情他先不想了,把這差事做好才是關鍵。
“多謝袁舍人提拔!”秦江和黃磊兩人就沒有趙裡百姓傲嬌了,朝廷給他們找份差事這是天降肉餅的好事情。
袁盎他們的動作很快,韋拓他們的錢財到位之後,他們立刻購買玻璃,鋼鐵支架,指揮杜裡的農戶開始打造玻璃大棚。
八月二十三日,經過一個多月的日夜趕工,杜裡玻璃大棚就被打造好了,上千畝土地都是銀光閃閃的玻璃,這甚至成為了長安一景,居然還吸引了不少長安城的中產階級來此觀景旅遊。
杜裡的百姓,反季節蔬菜的紅利還沒吃到。旅遊的紅利反而先吃了一波,光招待這些長安的遊客每家就賺了上千錢。
而韋拓完成了上市的流程,玻璃大棚的項目叫內史蔬菜公司,一億的募集資金當中,韋拓他們出了7000萬,剩下的3000萬在股市當中招募,因為有去年的例子,購買這些股票的人還不少,當然股價也不算太高,畢竟玻璃大棚的建設成本太高了,大家也害怕發生像白,那樣價值崩潰的事情。
玻璃大棚建設好之後,在農家的技術員指揮下,開始種植各種蔬菜的種子和西瓜苗。
十一月中旬,關中最高氣溫開始降到個位數的時候,夜晚開始出現降霜現象,內史的反季節蔬菜開始大量上市,東市,西市大量反季節蔬菜開始供應,即便是上百倍的擴張產,長安市麵上的反季節蔬菜依舊供不應求,在長安城甚至還出現了隻賣這些反季節蔬菜的店鋪。當月玻璃大棚項目就賺了3000萬錢,這個財務報表出現在股票市場的時候,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內史蔬菜公司是的股票接連暴漲,翻一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