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照鄰詩中的月,多為孤寂和離愁,如這首《關山月》。
再如《明月引·洞庭波起兮鴻雁翔》:
“洞庭波起兮鴻雁翔,風瑟瑟兮野蒼蒼。浮雲卷靄,明月流光。荊南兮趙北,碣石兮瀟湘。澄清規於**,照離思於千行。橫桂枝於西第,繞菱花於北堂。高樓思婦,飛蓋君王。文姬絕域,侍子他鄉。見胡鞍之似練,知漢劍之如霜。試登高而極目,莫不變而回腸。”
盧照鄰詠月如此,可能不僅僅感慨自己的悲慘,也可能是為無奈的思念而感喟。
悲劇的盧照鄰,在年輕健康時還幸運地有過愛情。
在蜀中,一位姓郭的女子,一個美麗癡情的川妹子,走進了盧照鄰的生活。
郭氏或許是一名平民女子,或者是一名歌女,沒人知道他們是怎麼認識的。反正,盧照鄰與她相愛,她為他懷了孩子,盧照鄰發誓一輩子對她不離不棄。
後來,盧照鄰因為要到長安參加“典選”與郭氏分彆,郭氏雖千般不舍,但為了他的事業,也隻能含淚答應。
盧照鄰與郭氏相約,等他一回來,就娶她。盧照鄰走後,郭氏就生下了孩子,可悲的是,孩子不久就夭折。
滿心傷悲的郭氏望穿秋水,盼著盧照鄰早點回來和她團聚,然而一晃兩年了,仍杳無音信。
郭氏很傷心,以為盧照鄰早已忘了她。
後來,一次偶然機緣,她認識了駱賓王,知道駱賓王與盧照鄰相識,便訴說這事。駱賓王天生一副俠骨,愛幫癡心女子打負漢,寫了一首《豔情代郭氏答盧照鄰》,為她打抱不平。
詩中有雲:“悲鳴五裡無人問,腸斷三聲誰為續。思君欲上望夫台,端居懶聽將雛曲。沉沉落日向山低,簷前歸燕並頭棲。”
“獨坐傷孤枕,春來悲更甚。”
“傳聞織女對牽牛,相望重河隔淺流。誰分迢迢經兩歲,誰能脈脈待三秋。情知唾井終無理,情知覆水也難收。不複下山能借問,更向盧家字莫愁。”
如果沒有駱賓王這首詩,後人壓根不會知道盧照鄰還有這樣一段淒美的愛情。
(三)
盧照鄰為什麼不再回去找郭氏,難道他就像後世的陳世美,忘恩負義、拋妻棄子?
隻有盧照鄰自己知道,他在長安參加“典選”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