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罷,祖父帶賓王陪客人外出漫步。當他們走過村邊的一口池塘時,看見一群白鵝正在塘中戲水。
客人心裡一動,就把小賓王拉到身邊,附耳對他說:“你能把白鵝戲水的情景做成一首詩嗎?”賓王聽罷,向塘中凝視片刻,略一思索,用清脆的童音大聲念道: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短短18個字,把一群白鵝戲水的神態維妙維肖地表現出來,是那麼生動,意境是那麼清麗。客人幾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一把把賓王抱在懷裡,激動地說:“你真是一位神童!”
駱賓王七歲詠鵝的故事,迅速傳遍遐邇,為此,他博得了江南神童的美譽。
駱賓王八歲時還作了一首《玩初月》,也是相當厲害:“忌滿光先缺,乘昏影暫流。既能明似鏡,何用曲如鉤。”
如果說《詠鵝》是小駱賓王孩童天性的自然流露,那麼這首《玩初月》就玩出了哲理和個性。
駱賓王約10歲的時候,父親被任命為青州博昌縣令,駱賓王隨父親遷居山東。從江南水鄉來到齊魯大地,一切都是那麼的陌生和新鮮。
作為儒家思想發源地的孔孟之鄉,自古人文鼎盛,名家輩出。父親為了給兒子實施嚴格的係統教育,一方麵他親自督導,讓賓王繼續承接家學的傳統。另一方麵,他又把賓王送進博昌縣學館,接受齊魯學風的熏陶。同時,他還讓兒子多方接觸當地的學界名流,使他在廣泛的交流切磋中,提高和深化自己的學識。
通過在博昌的多年苦讀,駱賓王已經從一個江南神童,成長為一名齊魯才子。他不僅學識淵博,而且賦詩作文,得到當地學人的交口稱讚。
駱賓王之父死於任所,駱賓王流寓博山,後移居兗州瑕丘縣,在貧困落拓的生活中度過了早年歲月。
(三)
駱賓王為了取得科舉考試資格,先是寫了一篇《上瑕丘韋明府啟》,其中這樣述道:
“諒以糟糠不贍,甘旨之養
屢空;簞笥無資,朝夕之歡寧展……不揆雕朽之材,竊冀遷喬之路。輒期泛愛,輕用自媒。倘荊璞無致於見疑,夜光不逢於按劍,則沈骸九死,終望銜珠;殞首三泉,猶希結草。載塵肖矚,蹋影外慚。冒瀆威嚴,循心內駭。”
細細讀來,果真的是情深意切啊!將一個不幸少年貧窮無奈、亟需工作的情緒抒發地淋漓儘致。韋明府收到這封信後,不僅願意鼎力相助,還在“朋友圈”轉發,得到了另一位朋友郭讚府的聯薦。
隨後駱賓王如願以償地獲得了“鄉貢”資格,允許參加科舉考試。
641年,駱賓王參加了科舉。
初唐時期的科舉製度還不夠完善,更加注重門第關係。由於很多學子事前就通過各種關係鋪平了中舉的道路,而駱賓王卻不屑於使用這些歪門邪道,最終的結果就隻能是名落孫山。
返回老家義務途中,駱賓王寫下《途中有懷》:“眷然懷楚奏,悵矣背秦關。涸鱗驚照轍,墜羽怯虛彎。素服三川化,烏裘十上還。莫言無皓齒,時俗薄朱顏。”我的才華跟美人一樣,皓齒朱顏,可你們眼瞎,偏偏看不見。
科舉無門之後,駱賓王開啟了漫長的求職生涯。唐高祖李淵的第十六子、道王李元慶非常欣賞他的才華,收他做門客,讓他炫耀展現一下才華以得到皇帝的重用,駱賓王卻在《自敘狀》中寫道:
“若乃脂韋其跡,乾沒其心;說己之長,言身之善;靦容冒進,貪祿要君;上以紊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