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夜夜泣胡笳(2 / 2)

穿越遇李白 樂從心來 2922 字 9個月前

在蜀中,與盧照鄰有婚約的郭氏遇到駱賓王,打聽盧照鄰的消息。駱賓王認為盧照鄰始亂終棄,忘情負義,於是寫下一篇長詩指責友人盧照鄰,這首《豔情代郭氏答盧照鄰》沿襲南朝宮體詩風格的樂府長詩,在唐詩演變中有一定的進步意義。不過,對於後人更重要的是,長詩記錄了盧照鄰的一段人生軌跡。

自從,駱賓王和盧照鄰留下難解的誤會,各奔東西,一個刻意遠離世人養病,最後自絕於世;一個飽經憂患,投身國家紛爭,最後不知所終。兩人自然再也沒有在江湖重逢。

在蜀中停留了兩個整年,駱賓王因為看不慣同事的**行徑,寫下“灶火通軍壁,烽煙上戍樓”之類的詩句,對空氣抒發了一番豪情壯誌,不辭而彆。

56歲那年的冬天,年近花甲的駱賓王回到長安。吏部按績考核,量功補過,授予他一個武功縣主簿的職位。

就在武功主簿任上,駱賓王的寫下著名長詩《帝京篇》,詩的前麵附上“啟”,投贈給當時的吏部侍郎裴行儉,傳遍京畿,“以為絕唱”。

“山河千裡國,城闕九重門。”

“同心結縷帶,連理織成衣。”

“翠幌珠簾不獨映,清歌寶瑟自相依。”

全詩不僅描繪了帝京長安的繁華,以頗多壯美之詞,顯示出大唐帝國的強盛和蓬勃向上的時代風貌,同時也提出了“未厭金陵氣,先開石槨文”居安思危的警示,抒發了自己懷才不遇的悲憤。

不久,駱賓王調任明堂縣(今陝西西安市南草場坡東)主簿。明堂是京縣,駱賓王的官階和待遇有所提高。這年底,母親病故,駱賓王離職守孝。

唐高宗儀鳳三年(678年),駱賓王被提拔重用,擔任禦史台侍禦史。

這是駱賓王一生中最高的職位,是“糾舉百僚,推鞠獄訟”的朝廷監察官。駱賓王以剛直不阿、疾惡如仇的態度治事,自然受到彆人的忌恨。

就在兩年前的上元二年,唐高宗李治的病情加劇,朝政基本都由武則天主

持。高宗的病情,在史**載是患風眩頭重,目不能視,後期基本失明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