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遇李白》全本免費閱讀 []
這樣的國勢,按理說正是有誌之士發揮作用的時候。身為諫官的岑參與杜甫,替國家分憂解難,為皇帝查漏補缺、建言獻策,也是職責所在。但是,誰聽他們的呢?
岑、杜二人,既是同僚,又是詩友。針對時局,岑參寫下《寄左省杜拾遺》詩給杜甫:
“聯步趨丹陛,分曹限紫微。曉隨天仗入,暮惹禦香歸。白發悲花落,青雲羨鳥飛。聖朝無闕事,自覺諫書稀。”
這首詩,采用的是曲折隱晦的筆法,寓貶於褒,綿裡藏針,表麵頌揚,骨子裡感慨身世遭際和傾訴對朝政的不滿。用婉曲的反語來抒發內心憂憤,使人有尋思不儘之妙。
杜甫讀了岑參詩後,心領神會,作《奉答岑參補闕見贈》奉答曰:
“窈窕清禁闥,罷朝歸不同。君隨丞相後,我往日華東。冉冉柳枝碧,娟娟花蕊紅。故人得佳句,獨贈白頭翁。”
可見,杜甫是看出了岑詩中的“潛台詞”的。
他們不是無事可諫,而是朝堂上沒人願意再看見真實人間。
文辭才氣曾是岑參最驕傲的資本,如今隻能用來**,他深悔:“早知逢世亂,少小謾讀書。悔不學彎弓,向東射狂胡。”
他心裡卻知道,自己回不去了,或許本不該回來。
在隨老友寫完和詩的第二年,由於岑參“頻上封章,指述權佞”,經常仗義執言,在朝廷上公開指責佞臣權貴的不作為和貪贓枉法,得罪了不少同僚,而且他性情耿介,又不太注意說話方式,惹得皇帝不大高興,被貶為虢州(今河南靈寶)長史。
因為被貶,岑參心情的失落是必然的。虢州任內,岑參的寫景詩意境上清新可人,體物更為細致,寫景技巧已經達到了得心應手的程度。內容上,一些寫景詩透出岑參渴望隱逸山林和遁世逍遙的情緒,這實際上是一種吏隱思想——“仕”是主要情結,“隱”則是暫時的情緒。
“西原驛路掛城頭,客散江亭雨未收。君去試看汾水上,白雲猶似漢時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