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遇李白》全本免費閱讀 []
安史之亂結束後,大唐王朝艱難地從崩潰邊緣逐步走回到正規。
然而,由於各地藩鎮節度使掌握著國家的主要軍事力量,大大削弱了朝廷的權威和凝聚力。
成德鎮是“河朔三鎮”之一,其實力在所有藩鎮中算得上數一數二。在唐代宗後期,成德節度使李寶臣為了防止被朝廷瓦解、吞並,就與魏博、平盧、山南東道等藩鎮結成軍事同盟。
建中二年(781年),李寶臣去世。按照慣例,他的兒子李惟嶽將會繼承節度使之職。
然而,唐德宗(唐代宗長子)卻打算趁機削藩,因此拒絕了這一慣例。
於是,戰爭就不可避免的爆發了。
從當時的形勢來看,唐德宗的削藩想法並非沒有道理。成德、魏博、平盧、山南東道這四個藩鎮結成的軍事同盟雖然實力強勁,但朝廷這邊除了擁有一支已初具規模的軍隊(神策軍)外,還有忠於自己的幽州、河東、昭義、宣武等藩鎮。因此,即便在硬碰硬的情況下,發動叛亂的四個藩鎮也絕對不是朝廷及其支持者的對手。
戰事的最初發展形勢基本符合唐德宗預期,最弱和最孤立的山南東道首先就被淮西節度使**烈擊潰。而成德、魏博、平盧三鎮則在朝廷和其他勤王藩鎮的圍剿下節節敗退。
到了建中三年初,成德鎮重要將領張孝忠投靠到了幽州節度使朱滔旗下,成德鎮實際控製人李惟嶽被手下將領王武俊殺死,之後王武俊率領全鎮將士向朝廷投降;平盧鎮的實際控製人李納(平盧節度使李正己之子,李正己病逝後自領平盧軍政大權,但未經朝廷批準)在強大的軍事壓力下謀求與朝廷和解;唯一還在堅持抵抗的魏博節度使田悅被圍困於自己的治地魏州。
如此一來,平定叛亂幾乎已成了近在眼前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