邏人橫鳥道,江祖出魚梁。
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麵香。
其十二
水如一匹練,此地即平天。
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
其十三
淥水淨素月,月明白鷺飛。
郎聽采菱女,一道夜歌歸。
其十四
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
赧郎明月夜,歌曲動寒川。
其十五
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不知明鏡裡,何處得秋霜。
其十六
秋浦田舍翁,采魚水中宿。
妻子張白鷳,結罝映深竹。
其十七
桃波一步地,了了語聲聞。
黯與山僧彆,低頭禮白雲。
秋浦歌第四首,是李白的自畫像。全詩描繪的詩人形象是滿腹憂鬱,形容枯槁,白發蒼蒼的孤苦老人。盛年不再的李白,是懷著失意的心情來到秋浦的,雖然是剛過“知天命”的年紀,可是好像一下子白發就全白了。
在此詩的開頭,李白說自己是“兩鬢入秋浦,一朝颯已衰”。聽起來似乎覺得原來還李白一直是兩鬢青絲,但到了秋浦之後,沒有想到竟然會在一天早上起來之後,發現兩鬢已經白發蒼蒼了!
“一朝”極言頭發白得之快,簡直出乎意料之外,言下之意,還真有點當年伍子胥過不去昭關,一夜之間,就把頭發愁白了的味道,但是伍子胥是心急火燎,李白卻並不著急趕到哪裡去,而且,也不像伍子胥那樣過不了昭關就有性命之憂,但是又為什麼白了頭發呢?
李白在驚異之餘,給自己找了一個看上去說得過去的原因:“猿聲催白發,長短儘成絲。”中國古代的文人一聽到猿聲,馬上就會愁腸百結。
這個階段,詩人的目光更多地投向了普通的勞動者。秋浦是唐代銀和銅的產地,第十四首,李白描繪了轟轟烈烈的煉鋼場麵,這在唐代詩人中也是獨一份。
爐火、火星、通紅的麵孔、健壯的身體,熱烈勞動的場麵。粗獷的歌聲響徹了明月下的曠野,響徹了曆史的漫漫時光。
應青陽縣令韋仲堪的盛情邀請,李白曾一度卜居於九華山東崖的龍女泉側,在那裡留下了太白井、太白洗硯池、銀杏古樹等遺跡。
這年冬天,李白和友人高霽(高喧之)、青陽縣令韋仲堪(字權輿)等人在夏侯回的家中休息。
從那裡抬眼望去,九華山的鬆樹和積雪映入眼簾。幾人一時興起,聯句唱和,集為一篇《改九子山為九華山聯句》:
妙有分二氣,靈山開九華。(李白)
層標遏遲日,半壁明朝霞。(高霽)
積雪曜陰壑,飛流噴陽崖。(韋權輿)
青瑩玉樹色,縹緲羽人家。(李白)
李白一句“靈山開九華”,為山定名。最後他又說:“縹緲羽人家”,指山中有仙人居住,更顯出九華山的不凡。
在秋浦附近的銅陵,李白曾在五鬆山下一個農家投宿一夜,鄉下老婦人恭敬地向客人進上一盤自己舍不得吃的雕胡飯。
《宿五鬆山下荀
媼家》:
“我宿五鬆下,寂寥無所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