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話就是元稹所說“貧賤夫妻百事哀”的真實寫照,他在江陵的時候很貧困,但是因為家中的大小事全都由安仙嬪承擔了,他一概不管,所以並不知道生活有多難。他看見安仙嬪沒有蓬頭垢麵,也沒有麵露饑色,便想當然地認為家裡還過得去。直到安仙嬪去世後,他才發現家裡沒有多餘的布,沒有像樣的衣服,連一個完整的被子都沒有。
安仙嬪從沒對元稹訴過苦,以至於元稹都不知道家裡究竟窮到什麼程度了!她活著的時候沒有享過一天福,死的很淒涼。
元稹因才華出眾、性格豪爽不為朝廷所容,流放荊蠻近十年。
元和十年(815年)正月,三十七歲的元稹一度奉詔回朝,以為起用有望。
途經藍橋驛,元稹曾題詩留贈命運相似的友人劉禹錫、柳宗元。抵京後,與白居易詩酒唱和,意氣風發。元稹收集詩友作品,擬編為《元白還往詩集》,但書稿未成,卻突然與劉禹錫、柳宗元一同被放逐遠州。
三月,元稹“一身騎馬向通州”,出任通州(今四川達州)司馬。收到元稹報平安的書信,白居易也是感慨萬千,寫了《得微之到官後書備知通州之事悵然有感因成四章》。
“來書子細說通州,州在山根峽岸頭。四麵千重火雲合,中心一道瘴江流。”
“人稀地僻醫巫少,夏旱秋霖瘴瘧多。老去一身須愛惜,彆來四體得如何。”
“莫遣沉愁結成病,時時一唱濯纓歌。”
“舉目爭能不惆悵,高車大馬滿長安。”
這些詩句,寫從元稹通州來信得知通州的山川形勢、荒涼景象及民俗風情、刀耕火種狀況,勸慰元稹無論環境,善於自救,並感歎無人同情、無人援救。
當時通州
的環境的確惡劣,茅舍竹籬,虎蛇遍地,蠱熱毒氣,水蜮傷人。
元稹讀了白居易詩後,把這裡刀耕火種的生產落後狀況、民俗風情及對朋友魂牽夢繞的思念,寫進了《酬樂天得微之詩知通州事因成四首》中。
“哭鳥晝飛人少見,悵魂夜嘯虎行多。”
“知得共君相見否,近來魂夢轉悠悠。”
這些詩句,充滿了無奈和悲涼。
在通州,元稹“垂死老病”,患上瘧疾,沒人照顧。元稹的上司山南西道節度使權德輿於心不忍,便做媒讓元稹續娶了大家閨秀裴淑為妻。裴淑是涪州(今重慶涪陵)刺史裴鄖的女兒,有才思,工於詩,兩人一見鐘情,當時裴淑才十幾歲。
他曾赴山南西道興元府求醫。潦倒困苦中,詩人隻能以詩述懷,以友情相互慰藉。在通州完成了他最具影響力的樂府詩歌、長篇敘事詩《連昌宮詞》。
從“連昌宮中滿宮竹,歲久無人森似束。又有牆頭千葉桃,風動落花紅蔌蔌。”
到“廟謨顛倒四海搖,五十年來作瘡痏,今皇神聖丞相明,詔書才下吳蜀平。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