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孤蓬向何處,五柳不開門(2 / 2)

穿越遇李白 樂從心來 2971 字 9個月前

月下高秋雁,天南獨夜猿。離心與流水,**共朝昏。”

劉長卿把陶十七比作五柳先生,也是對陶淵明的致敬。同時,也表達了自己為才名未展而愁的心緒。

赴洪州途中,劉長卿逗留餘乾(今江西餘乾)。

一天,劉長卿登上餘乾乾越亭。唐初餘乾縣令張延俊始建乾越亭於東山嶺羊角峰前,曆代多有題詠。

“天南愁望絕,亭上柳條新。落日獨歸鳥,孤舟何處人。

生涯投越徼,世業陷胡塵。杳杳鐘陵暮,悠悠鄱水春。

秦台悲白首,楚澤怨青蘋。草色迷征路,鶯聲傷逐臣。

獨醒空取笑,直道不容身。得罪風霜苦,全生天地仁。

青山數行淚,滄海一窮鱗。牢落機心儘,惟憐鷗鳥親。”

在亭中遠望,劉長卿感慨萬千。監牢的悲哀,被貶的酸楚,劉長卿隻能以作詩抒發愁悶,這首《負謫後登乾越亭作》感歎時運不濟,充滿悲涼的意向。

“獨醒空取笑,直道不容身”,哪怕時運不濟,劉長卿也有著詩人特有的孤傲。

在餘乾,劉長卿意外與大詩人李白相遇。

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春,被流放夜郎的李白行至夔州奉節(今四川奉節)時,忽傳來皇帝的赦免令。李白因獲赦,狂喜之情溢於言表,立即調轉船頭乘流而下,“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儘,輕舟已過萬重山。”。

李白至江夏與宗夫人重聚之後,複萌用世之意,多次求人薦引,終以失敗告終。思想再三,年紀也大了,便產生消極隱世想法,打算陪宗夫人上廬山訪道。

李白船至九江之時,聽到劉長卿正在餘乾逗留的消息。就在前不久,李白剛讀過劉長卿寫的《負謫後登乾越亭》等詩作,決定去餘乾見見這位以五言詩紅遍大江南北的大詩人。

李白夫婦所乘之船由湖口經鄱陽湖南下,沿信江直抵越溪北岸乾越亭前。

此前,李白和劉長卿這兩位唐代扛鼎人物彼此隻是聞其名而未見其人。

李白比劉長卿大25歲,但兩人惺惺相惜,彼此一見如故。由此,唐代兩顆詩壇巨星終於交彙於餘乾,照亮了安史之亂之後顯得有些陰晦的大唐江南的天空。

<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