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遇李白》全本免費閱讀 []
大唐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秋夜。
冷風吹著楓葉和蘆花,秋聲瑟瑟。潯陽江頭,一位官員模樣的中年男人在送彆一位客人。
他和客人下馬後,在船上設宴餞彆,舉起酒杯,卻發現沒有助興的音樂。
夜茫茫,江水倒映著明月。沒有音樂,酒喝得不痛快,主客更傷心的是將要分彆。
這時,他們忽然聽到不遠處一條船裡有人在彈琵琶。其聲錚錚,頗有京都長安的韻味。
在遠離長安的潯陽江邊聽到熟悉的京音,這個官員非常激動,派人前去一問,果然是來自長安的歌女。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於是,一首流傳千古的名詩也由此誕生!
這位官員正是白居易。他為什麼來到了遠離長安的江州?
話還要從中唐的社會現狀說起。安史之亂後,唐朝陷入藩鎮割據的沼澤中無法自拔,到白居易在朝中為官的時候,朝廷對很多地方節度使都失去掌控權。但是中唐的皇帝還沒有放棄希望,他們一直在努力的收回權利,還出現了憲宗時期的小中興。白居易在朝中做官時勢力最大的地方節度使是李師道,他不滿宰相武元衡提出的用強硬手段消滅藩鎮勢力的提議,於是派出刺客。
元和十年(815)六月的一天,剛剛破曉的時候,刺客在長安街頭刺**宰相武元衡,刺傷了禦史中丞裴度,朝野大嘩,藩鎮勢力又進一步提出要求罷免裴度,以安藩鎮“反側”之心。
白居易上表主張嚴緝凶手,本身就有“擅越職分”之嫌,加上他平素多作諷喻詩,得罪了朝中權貴,於是被從太子左讚善大夫貶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馬。
司馬是刺史的助手,在中唐時期多專門安置“問題”官員,屬於變相發配。
元和十年霜降節氣之後,從長安出發的白居易,出藍田,過襄陽,乘船經鄂州,抵達了自己的貶謫目的地——距離長安近3000裡的江州。
千裡跋涉到達江州之後,鬱悶心情尚未平複的白居易,攬鏡自照,顧影自憐,寫下了《謫居》:
“麵瘦頭斑四十四,遠謫江州為郡吏。
逢時棄置從不才,未老衰羸為何事?
火燒寒澗鬆為燼,霜降春林花委地。
遭時榮悴一時間,豈是昭昭上天意!”
這首詩藝術水平並不高,屬於直抒胸臆的牢騷話,可見當時白居易的心情沮喪到了極點。
被貶江州也成為白居易思想變化的轉折點,從此,他早期的鬥爭銳氣逐漸銷磨,消極情緒日漸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