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韓愈這樣追求奇偉事物,渴望有所作為的人,是不會滿足於這種平淡生活的。他沉溺於**的遊戲中。又收集了許多傳奇小說,用很大的興趣閱讀。
韓愈在董晉幕府三年,因未謀得一官半職,鬱鬱寡歡,病休故居。貞元十五年(799年)二月,董晉病死,韓愈為他扶柩。韓愈剛離開四日,宣武軍便發生兵變,留後陸長源等**,軍中大亂,韓愈因先離開而得免禍。
韓愈在驚恐中度過了二十多天,碾轉行程五千多裡才到達徐州。
徐州節度使張建封是韓愈父兄輩的老友,韓愈來到徐州後,張建封表韓愈為武寧軍節度推官。這年秋冬之際,韓愈完成了他的著名的“五原“,奠定了韓愈在儒學的堅實地位。此後,韓愈又寫《答李翱書》、《與馮肅論文書》,奠定了他在古文寫作上的領軍地位。韓愈的名聲也因此越來越大。
同年秋,韓愈投靠徐泗濠節度使張建封幕下,試任協律郎,仍舊擔任推官職務。但迎接他的並不是一個能夠滿意的環境。同年冬,張建封派韓愈前往長安朝正。韓愈談論直爽坦率,從不畏懼或回避什麼,操行堅定純正,卻不善於處理一般事務。
貞元十六年(800年)5月,韓愈辭彆了張建封,毅然退出了不能使他有所作為的幕府生活,韓愈攜全家來到洛陽,住在一個草樹茂密的鄉間。他利用這段時間讀書寫作,準備再次衝刺吏選考試。
不久,為了解決家庭衣食問題,韓愈前往長安等待詮選。但是,韓愈又落選了。
經京兆府司錄參軍李翱的引薦,韓愈結識了禮部員外郎陸修,在陸修的薦引下,韓愈終於得到四門博士的官職,相當於知名大學的教師。
韓愈收了很多學生,有些學生比韓愈的年紀還大,一時指責他“好為人師”的風潮一浪高過一浪。韓愈不為所動,寫下《師說》等名文,聲名鵲起。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文中的這句話,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
但韓愈這個職業的收入很少,根本養**韓愈一家三十多口,韓愈多次上書。貞元十九年(803年),韓愈終於擢升為監察禦史。
柳宗元、劉禹錫也陸續調到了禦史台任監察禦史,所以他們三人成為同事,這就給了他們互相了解的機會。
三人經常在一起談天論地,一起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往往都是促膝長談到深夜。三人的友誼既因為當年同學而源遠又因為後來同事而流長,唐朝“鐵三角”也就因此形成。而後他們這三塊“磁石”結合後而產生的新“磁場”,不僅讓他們三人自己倍受啟發,又對中國文學史乃至文化史產生了深遠影響。
貞元十七年(801年)的時候,韓愈以
一篇“答李詡書”名聲四起,成為了古文運動的先聲之作,這篇文章原本是韓愈回複李詡關於作文方麵請教的,卻掀起了一場文化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