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初抵潮州,即作《潮州刺史謝上表》,為自己辯白。
幾個月後,收到韓愈奏章的憲宗對諸位宰相說:“昨日收到韓愈到潮州後的上表,所以想起他諫迎佛骨之事。他很是愛護朕,朕難道不知道?但韓愈身為人臣,不應當說人主奉佛就位促壽短。朕因此討厭他太輕率了。”
憲宗意欲重新起用韓愈,所以先說及此事,觀察各位宰相的態度。
眾宰相中,同平章事皇甫鎛憎恨韓愈為人心直口快,怕他重被起用,便搶先回答說:“韓愈終究太狂放粗疏,暫且可考慮調到彆郡。”
元和十四年(819年),適逢大赦,憲宗十月量移韓愈為袁州(今江西宜春)刺史。
到此時,韓愈隻在潮州任上不到八個月。八個月很有限,但是潮州老百姓看到了他愛民勤政的一顆心:辦學校,興教育,治水患,驅鱷魚,解放奴隸,引進良種,甚至試著推廣標準話。
“到官才八月,潮平鱷渚,於今香火遍嬴州。”這就是曆史對韓愈的最好評價。
潮州百姓永遠記住了韓愈,潮州的山水、路堤、亭台,很多都為紀念韓愈而命名,後人因此讚道:“不虛南謫八千裡,贏得江山都姓韓。”這份永遠的紀念,不僅因為韓愈能寫一手錦繡文章,而且因為他拋卻了個人榮辱,腳踏實地地為老百姓謀福利、做好事。
元和十四年,艱辛的一年終於浩蕩地行至歲末。
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五十三歲的韓愈又一次攜老帶幼,遠涉千山萬水趕往人丁稀少、森林密布,“風蕭蕭兮白鷺起,雨蒙蒙兮野狼啼”的偏僻山區袁州。
春天,韓愈來到袁州,馬上開始察民情、施惠政,身體力行,興利除弊。
在一次夏秋遊憩途中,韓愈見一棟民居屋簷下,有一個蓬頭垢麵,衣服破爛,枯瘦如柴的女子,惻隱之心使他上前詢問,原是一個經不起奴隸主鞭打而逃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