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雖好,卻非一年半載就能建功,要種出更多的種子,要總結出種植這種糧食的辦法訣竅,都需要時間;這種糧食可是大宋從未有過的糧食,要想普及開來可沒那麼容易。”沈隆看了一眼王雱,“這就看元澤多長時間能理出來了。”
玉米、土豆、紅薯、花生還有向日葵都是明代傳入中國的,被康熙撿了個便宜,成就了糠稀“盛世”,若是早上一些時間,估計就沒大清什麼事兒了,而要是晚上一些時間,大清估計又會是一個短命王朝。
而一種新作物要被天下百姓接受,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兒,糧食對老百姓來說可是命根子,你讓他們放著小麥、小米不種,去種一種從未聽說過的糧食,恐怕誰都不敢輕易答應。
王雱或許還不大理解,王韶就在西北邊疆,多有和當地農戶接觸,對他們的想法要稍微清楚點,他也想到了這一點,“此事倒也不難,西北連年戰亂多有荒地,到時候可找些荒地軍屯,當地百姓若是親眼看過一季收獲,恐怕不用朝廷下令,他們都會搶著要種這種糧食。”
如果這幾種糧食真有你說的那麼高產的話,這些王韶卻是藏在心裡沒有說出來,彆說那些老百姓了,就算是他知道王雱絕不會撒謊,他都沒有完全相信。
誰說古代人不如現代人聰明來著?聽聽王韶這辦法!沈隆在當省政府一把手的時候,下麵好多縣長都想不到這麼乾,或者說他們想得到但是沒這個耐性。
王雱覺得自己壓力倍增,原先隻是滿足百姓吃喝的問題,現在怎麼又和收服河湟、西夏扯上了?肩膀上的擔子可是越來越重了。
他起身拱手道,“在下定然竭力做到。”好吧,不就是種地麼,我種還不行麼?從今以後,白天種地,晚上書寫記錄,遇到不懂的了就問道長。
“原來元澤這身打扮都是為了這些啊。”王韶現在也明白了,他可不是腐儒,不僅沒有小看王雱,反而愈加尊敬了。
“不知道長要種的是什麼糧食?可否讓在下漲漲見識?”王韶倒是越發地好奇了,什麼樣的糧食能有這麼大的收獲?“哦,在下一時心急,有些冒昧了。”
“倒也沒什麼不能看的,喏,這是紅薯,在我那兒一季畝產可達萬斤;大宋此前少有人種,產量可能要少些,不過一季千斤還是應該可以做到的。”沈隆從袖子裡摸出一個小孩腦袋大的紅薯來。
這個產量是他根據明代紅薯產量推算的,根據明代方誌的記載,那時候紅薯的產量就能達到一兩千斤,他這次拿出來的還是後世培育出來的油脂良種,產量隻會更高。
“喏,看到沒,這是紅薯的芽,要種的時候,將紅薯切成小塊,每塊有一個芽即可,然後在肥地裡育出種苗,再移植到地裡,每一株紅薯最少也能長出五個這麼大的紅薯來,照顧好了還會更多。”沈隆指著紅薯給他倆解釋道。
王韶和王雱細細數了下紅薯上的芽胚數量,再伸手試了試紅薯的斤兩,當下疑惑打消大半,“如此看來,畝產千斤或許還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