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章 工業革命從農業開始(1 / 2)

如今進士科每三年一屆,每屆隻錄取二三百人,但凡能高中的都是從全天下讀書人中廝殺出來的精英,王雱才二十三四就高中進士,文采自不必說,往日誰見了他的文章不是交口稱讚,但是到了沈隆這兒卻被貶低的不值一提。

王雱還有點不太服氣,他覺得自己的文章文采出眾,用語典雅,無論拿給那位大家看,都不會是這般評價,“還請道長指教。”

“我且問你,我讓你寫這東西是用來做什麼的?”沈隆反問道,王雱的文章單論文字書法,的確不錯,可惜卻不是自己想要的結果。

“想必是記錄下耕種的訣竅,好用來告訴其他人玉米、土豆還有紅薯等糧食該如何種植吧?”王雱極其聰明,早就想到了這一點。

“對,就是這樣。”沈隆點點頭,然後指著文章問道,“既然如此,你可看你寫得東西能不能滿足這種需求?昨日是何年何月何日,天氣是陰是晴?所鋤之地是旱地還是水田?鋤地深需幾分?這些你可都是沒寫清楚啊?”

“而且這些東西可不是給朝堂上學士們看的,而是要用來教導那些農夫如何耕種,用詞要儘量口語化,避免含糊不清、難以理解的用語,你用了這麼多典故,怕是一般的進士都不容易讀懂,更何況這些目不識丁的老農?”老農不識字,卻可以安排認識幾個字的讀書人教導他們,而這些人文化水平不高,王雱的文章讀起來也很吃力。

“喏,我這有一份後世小學生寫得實驗日誌,你拿去看看吧,今晚就照著這個樣子寫。”沈隆從袖子裡摸出幾張紙遞給王雱。

王雱接過來一看,隻見最上方先這些某年某月某日,天氣晴朗,還有一些諸如溫度、濕度等自己看不明白的東西,下方則寫著今日種植的作物幼苗長度、長勢等等,言辭簡單,讓人一看就明白。

這樣的文章那有什麼味道啊,怕是剛讀過幾年私塾的幼童都比這寫的有文采,可王雱細細一琢磨,發現這篇文章並不簡單,自己隻需要看過就知道寫文章那人是如何種植花生的,並沒有任何含糊不清的地方,若是讀出來,怕是一般的老農都知道該怎麼做。

“土深幾分則種子被壓得太實沒辦法發芽,土薄幾分則種子可能露在外麵,也沒辦法發芽,早種幾日天氣太冷,晚種幾日又太熱……所以你寫文章務必要精確才行,萬萬馬虎不得,稍有疏漏就可能導致顆粒無收。”沈隆提醒道,寫實驗日誌可是和寫普通文章大不相同。

“多謝道長指點,在下明白了。”王雱謝過沈隆,一邊繼續研讀文章,一邊回憶起昨日鋤地的經過來,開始考慮該如何修改昨天的日誌了。

“對了,道長,這溫度和濕度又是什麼?這些數字是如何測量出來的?”王雱問道,這些字詞他根據字麵意思能模糊領會一些,但終究沒有準確的概念。

“溫度就是冷熱的程度,以冰水混合物的冷熱程度為零度,以沸水的冷熱程度為一百度……”沈隆拿出一支溫度計和一個濕度計給王雱做演示,“溫度和濕度對糧食種植至關重要,以後你把這些數據也記錄上吧!”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