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雱接過研究一番,還按照沈隆的指點測量了自己身體的問題,隻覺得這些設備巧奪天工、奇妙之極,“據說煉鋼煉鐵最關鍵就是火候,若是能用這……用這溫度計測量火候,是不是就能煉出更好的鋼鐵?”
“嗯,你能想到這些足以證明你的聰明,不過你拿著的這根溫度計卻測量不了爐子裡麵的溫度,這東西一放進去怕是就燒化了。”沈隆稱讚道。
等到了村子裡,王雱和武小乙繼續鋤地,沈隆則坐在旁邊歇息,王雱今天才發現,沈隆昨天鋤好的那兩畝地深淺並不一樣,看來是準備種植不同的糧食,而這些糧食下種的深淺定然不同,他趕緊將這些記下。
沈隆看著王雱認真的樣子微微點頭,看來這個文科生還是有希望改造成理科生的,如果他真能將這些糧食種植成功,那可是大有好處啊。
想要拯救大宋,光乾掉契丹、黨項、女真、蒙古可不行,就算自己能解決耶律洪基、完顏阿骨打他們,難保也會有其它異族冒出來,所以必須想出個更為長遠的辦法不可。
縱觀史書,一直到火器時代,文明國家才徹底擺脫蠻族的威脅,因為蠻族的生產能力遠不能同文明國家相比。
而火器的大規模裝備又需要一整個工業體係,單靠手工作坊可搞不定,所以沈隆還得在大宋培養出工業革命和資本主義的萌芽,並嗬護其茁壯成長,一直到這股新興力量擁有和封建地主對抗的資本才行。
許多人一提到工業革命,就想起瓦特改良蒸汽機,珍妮紡紗機等劃時代的機械,但是事實上,工業革命卻是從農業開始的。
由於輪作製的推廣、生產工具的進步、新作物的耕種以及肥料的使用等,讓英國的糧食產量不斷增加,生產效率也不斷提高,一大片土地隻需要少數人就可以種植,再加上圈地運動的作用,大批農夫不得不離開土地進入城市,為工廠提供了足夠的工人來源。
這些人從農民變成了工人,而價格低廉的糧食又讓英國人可以用較少的資金獲取足夠的食物,剩下的資金則可以用於消費,這也導致了工業品的需求增加。
想要在大宋重現這一幕,也必須先解決糧食的問題才行,所以沈隆才拿出了這麼多的高產種子,以及王雱正在使用這些更先進的農具。
王雱現在隻想到了這些糧食的高產量,卻沒意識到這些糧食也會讓更多人被從土地上剝離出來。
等到那時候,這些失地農民可以有兩個選擇,要麼向外殖民,要麼進入工廠變成工人,無論哪個選擇,都是沈隆希望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