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1章 遇匪(1 / 2)

滿清入關後,頒布禁關令,嚴禁漢人進入滿人的龍興之地;並修建了上千公裡的柳條邊隔絕關內關外,導致關內關外長期出於隔絕狀態。

到了十九世紀中葉,黃河下遊連年遭災,清朝政府卻依舊禁關;破產農民不顧禁令,成千上萬的冒著被懲罰危險,“闖”入關東,此為“闖關東”來曆。

鴉片戰爭後清政府對邊疆控製日益削弱,沙俄不斷侵蝕黑龍江邊境,清政府采納了黑龍江將軍特普欽建議,於鹹豐十年正式開禁放墾;從此開禁放墾,鼓勵移民實邊,以振興關外的經濟;這期間,闖關東的百姓已經大規模向黑龍江地區遷移。

1860年在關東局部馳禁放荒,1897年全部開禁,1910年關東總人口增至1800萬人;民國年間,“闖關東”洪流澎湃,新中國前夕近4000萬人;民國38年間,山東人闖關東數量達到平均每年48萬人之多,總數超過1830萬,大約占全部闖關東人口的一半。

闖關東可以算得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人口移動之一,而闖關東的百姓大多來源於山東、山西、河北等災害頻發之地,他們在客觀上促進了東北融入中原文化,推動了東北的繁榮發展,為東北的開發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然而那些闖關東的百姓卻是不斷經曆著曆史大潮的衝擊,日俄戰爭期間,無數百姓在自己的國土上殞命與異國的炮火,軍閥混戰期間保守剝削,日軍占領期間奮起放抗,譜寫了一部部可歌可泣的史詩。

衣著襤褸、扶老攜幼的人群跟著老鷂子緩緩前行,他們的目光渾濁、眼神中滿是迷茫,唯獨看向北方的時候能流露出一絲神采,在他們心中,關東就是自己唯一的希望了,隻要能闖過山海關,去到關外,這條命就能保住。

這就是我華夏的百姓啊,不管什麼時候,隻要生活還有一絲希望,他們就不會放棄,因此曆史長河奔流不息,在世界舞台上登場退場的國家無數,最終唯有我華夏依舊坐在麻將桌上紋絲不動,而他的對手們則換了一撥又一撥。

“傳文哥,你冷不冷?”鮮兒的呼喚打斷了沈隆的感慨,她彎腰摸了摸沈隆的褲腿,被海水浸濕的褲子不知道什麼時候已經全乾了,這把鮮兒搞得滿頭霧水,明明才從海裡上來沒多久,怎麼就乾得這麼快?

“不冷,你累不?累了的話咱們歇會吧?去三江口元寶鎮的路還長著呢。”沈隆看向後方漫長的隊伍,這麼多人一路行走,那怕歇會再走也趕得上。

“俺不累,俺在家又不是不乾活,走這點路算啥。”鮮兒望著沈隆,似乎在說,隻要和你在一起,那怕再累也不辛苦。

“成,那咱們就接著走!”沈隆緊了緊身上的包裹,裡麵還裝著他倆一路所需的乾糧呢,電視劇裡傳文把乾糧弄丟了,害得他和鮮兒不得不停下來打短工,這回可不能再犯錯了,為了節省空間存放更緊要的東西,他可沒給隨身空間裡裝吃的。

走到快天黑的時候,老鷂子在一處荒廢的村子停下,大家夥兒各自散開找地方過夜休息,不一會兒村子裡就冒起了炊煙。

沈隆沒有亂走,帶著鮮兒和老鷂子跟在一起,“大叔,你今天帶了一天的路,先歇著吧,俺給你收拾吃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