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5章 饢和葡萄乾(1 / 2)

在進入這個世界之前,沈隆不僅翻閱了大量資料,還親自前往西域進行了實地考察,對這裡適合種植什麼農作物再清楚不過了,天山北麓多種植棉花、西紅柿、玉米、土豆、紅薯和小麥,其中棉花不能吃,暫時不適合種植太多,其餘幾種都可以在這裡種植。

隻是玉米、土豆、紅薯和西紅柿這些農作物此事還沒有進入中國,所以這些出農家的士卒還不認識。

對此,沈隆早有準備,他早就讓人把每種新農作物都烹飪了一些,農民對於新型農作物向來都是謹慎的,在不確定這種東西能吃、能有好的收獲之前,他們是絕對不會種植的,隻有親口嘗到這些農作物的味道,他們才會動心。

儘管對於大唐來說,這些後世帶來的良種每一顆都異常寶貴,但為了說服這些士卒,沈隆還是忍痛烹飪了一些。

有了他的指點,這些食物的味道可是比平時的大鍋飯好吃多了,士卒們嘗過之後都回味許久,“這西紅柿有點酸,有點甜……這土豆糯糯的可真香啊……”

“要說好吃,我覺得還是紅薯最好吃。”這一時期,製糖工藝剛被王玄策從天竺帶回來百餘年,甜味對大唐百姓來說還是一種奢侈。

“這一個棒子上該有多少顆玉米啊。”有人開始慢慢數起了玉米棒子上的顆粒,盤算著一畝地能有多少產出,儘管還不知道玉米種植所需的密度,但僅僅是粗略估計的結果,依然把這些士兵給驚呆了。

“這紅薯、土豆一畝地產量都在千斤以上,玉米產量雖然少些,但也比小麥強得多!隻要咱們能把這些地種好,不僅咱們不用擔心餓肚子,還能給郭郡王和楊都護送一些過去!”沈隆開始給這些士兵描述美好前景了,為了說服這些士卒,他還刻意換了保守的數字。

“一畝地能產千斤!”儘管如此,聽到這些,士卒們依舊瞪大了眼睛,他們可是從小種地的,深知道這個數字的可怕;就算是關中最好的熟地,種小麥一年能收三百斤就算好的了,沈隆這兒直接就是畝產千斤了,是關中畝產的三倍還多。

看到他們驚訝的樣子,沈隆想起了王安石父子,旋即就有人發問,“守捉,既然這些糧食能產這麼多,為啥咱們不把這些地全種上紅薯、土豆?”對於糧食的渴望,同樣是刻在這些人骨子裡的。

“一來麼,咱們或許種慣了小麥,卻沒人種過紅薯、土豆,一開始就全種上這些,要是有個萬一,咱們就要餓肚子了;二來麼,這些東西雖好,卻不像小麥這般好存儲,種出來之後不趕緊吃掉就容易爛;所以咱們要先多種一些小麥,等大家夥兒學會了種紅薯、土豆、玉米和西紅柿,再擴大麵積也不遲!”沈隆解釋道。

他們在俱六城可不是光屯田,還要出兵打仗,領兵出征的時候都帶上紅薯和土豆可不行,一不小心爛掉,那這仗也就不用打了。

按照沈隆的計劃,這些土地的中心地帶將會被全部種上小麥,種玉米,這樣可以在保證收獲的況下節省地力;然後在邊緣地帶種上紅薯和土豆;最外圍則是葡萄、瓜果之類,在後世,西域的葡萄水果可以說是大大有名,既高產又好吃,還能幫助這些士兵均衡營養,如此安排再合適不過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