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5章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2200月票加更)(1 / 2)

郭燕的擔憂其實沈隆都知道,而且他自己也明白,王起明練了二十七年大提琴,演奏技法在國內的確算是不錯,畢竟能進入官方的交響樂團;但是放在紐約,放在林肯藝術中心麵前卻是遠遠不夠的。

這裡是世界古典音樂的中心,聚集了全世界最頂尖的天才,不敢說隨隨便便拉出一個大提琴手來就能吊打他,但王起明的水平在這裡根本不值一提也是不爭的事實,想要單純依靠自己的演奏技巧來征服這裡的觀眾的確不太現實。

周圍那些其他街頭藝人也在好奇地打量著他,現在還不是紐約愛樂樂團滿是華裔音樂家的後世,王亮成為紐約愛樂樂團首名華人雙簧管首席要到二十四年之後,黃欣成為紐約愛樂樂團首名小提琴首席則要到三十四年之後。

就算是大名鼎鼎的譚盾現在也還在美國跟隨小澤征爾學習,要等到明年,他才憑借自己創作的弦樂四重奏《風雅頌》獲得國際韋伯室內樂作曲比賽二等獎,從而在古典音樂界嶄露頭角;華人演奏家在這時候的林肯藝術中心,還屬於稀有生物。

沈隆麵帶微笑,對著空無一人的前方微微頷首,然後凝神靜氣,開始了自己的第一首曲目,德國作曲家舒曼的《a小調大提琴協奏曲》。

郭燕聽到前奏後嘴角的笑意更加濃鬱,因為這首曲子是舒曼與1850年和他的妻子克拉拉剛剛從德累斯頓搬到杜塞爾多夫,滿心歡喜地迎接新生活時創作的;在他們剛來到美國的時候演奏這首曲子,她馬上就領會了對方的用意。

這首大提琴協奏曲除了終曲樂章一兩處嬉戲的段落之處,基本的炫技機會,從頭至尾都是敏感而細致的內心流露,但是這並不意味著這首曲子就好演奏。

對於真正的音樂家來說,演奏的對和演奏的好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演奏者需要領會曲子裡蘊含的感情,這首曲子從頭到尾都是發自內心的典雅,想要將這種典雅完全傳遞出來,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所以在沈隆演奏結束之後,麵前並沒有增加幾位觀眾,也隻有郭燕一個人在那裡賣力地鼓掌,這些觀眾和周圍的街頭藝術家們也隻是禮貌性地輕微鼓掌而已,畢竟沈隆的演奏和富尼埃的版本實在是差得太遠了。

看到他們這般反應,郭燕頓時緊張起來,再看麵前的琴盒,裡麵連一個美分都沒有,她馬上看向沈隆,隻見他臉上依舊帶著微笑,不見一絲波瀾,似乎這一切都在他的預料之中。

接著沈隆又演奏了海頓的《D大調第二大提琴協奏曲》,由中庸的快板、柔板和快板回旋曲三個樂章組成,幽默、典雅、明快,是古典音樂的典範。

這首曲子倒是更適合這種場合,沈隆演奏結束之後,掌聲稍微多了點,琴盒裡多了幾個星星點點的硬幣,但是比起其它人來依舊差得很遠,照這樣下去,今天可沒辦法湊夠四十美元的標準。

一想到這個,郭燕的眼神就開始黯淡起來,經過這段時間的觀察,她已經漸漸消除了對街頭賣藝的固執,甚至有些喜歡上這裡的生活,不管怎麼說,在這裡他們起碼有繼續從事音樂的機會,而一旦去了餐廳,那就意味著音樂夢的徹底斷絕。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