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她又看了看沈隆麵前的琴盒,臉上露出苦笑,音樂家也要吃飯啊,但靠這點收入可是沒辦法養活自己的。
稍微休息片刻,沈隆微微閉上眼睛醞釀了一會兒情緒,然後開始了第三首曲目的演奏,當前奏響起的時候,郭燕臉上露出驚訝的神色,而周圍的觀眾和街頭藝術家們則是滿臉的迷茫,這是什麼曲子?
很多人都知道《梁祝小提琴協奏曲》,但是在這首曲子裡仍有大提琴的配合,而且還有專門的大提琴版本,沈隆現在演奏的就是大提琴版本的《梁祝協奏曲》。
他知道光靠演奏技法是沒辦法征服挑剔的林肯藝術中心附近的觀眾的,他的演奏水平再高,也高不過富尼埃、杜普雷、維爾斯坦這些世界頂級大提琴演奏家,出身中國的他也沒辦法徹底融入西方作曲家蘊含在作品之中的感情。
於是他就拿出了《梁祝協奏曲》,這首最具中國韻味的曲子,但凡是讀過書的中國人,都知道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故事,也看過無數根據梁祝演繹出來的文學影視作品,對這個愛情悲劇的理解是極其深刻的。
所以沈隆可以完全沉浸在陳剛和何占豪兩位先生所創作的這首曲子之中,完全能體會到他們想要通過這首曲子表達的東西;另外,他還融合了一些日後世界首席大提琴演奏家馬友友演奏《梁祝》時候曾經運用的技法。
一首從未聽過的曲子,再加上偶爾出現的全新技法,能出現在林肯藝術中心周圍的街頭藝術家都是識貨的,他們紛紛收起了臉上的微笑,麵色嚴肅地聆聽起這首曲子來。
大提琴的聲音低沉、委婉、綿延,帶著這些異國的聽眾感受著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愛情,一開始的春光明媚、鳥語花香讓聽眾臉上浮起了笑容。
接著以以渾厚圓潤的音調演奏出梁祝真摯純潔的友誼不斷加深和互相愛慕的深情,郭燕眼角的餘光看見,觀眾群裡那對情侶靠得更近了。
然後多處運用跳音的演奏方式,使旋律活潑、跳蕩,演奏出明朗、歡快的節奏,表現了梁祝同窗三載、共讀共玩的愉快生活。
旋即轉為慢板,以斷斷續續的音調,表現了女扮男裝的祝英台欲言又止,矛盾害羞的內在情感,表現了十八相送、長亭惜彆、依依不舍的情景。
到此,《梁祝》的第一幕就結束了,沈隆放下琴弓,現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甚至有些街頭藝人朝這邊走過來,顯然他們都被這首曲子打動了。
果然,隻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啊!我要是繼續傻乎乎的拉西方名曲,他們才不是這般反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