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孝駿聽了之後沒有過多堅持,隻是對馬友友說了句,“友友,以後有什麼機會,你可以帶起明去漲漲見識。”
其實這才是沈隆最需要的,這次他倒是沒有拒絕,笑著應道,“以後要是友友想回國,我可以回去幫他擋導遊,帶他見識祖國的大好河山。”我也不白拿你的好處,你引薦我進入國外的圈子,我帶你領略祖國的美景,給你講述這裡發生的故事,相信對你更加深入的領會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大有好處。
這番姿態讓馬孝駿大有好感,沈隆臨走的時候他還有些依依不舍,“哎,這人啊,年紀一大就開始想家,以後要是有空,多過來坐坐,和我說說家鄉的事兒。”
回去之後,郭燕有些不太理解,不過沈隆一解釋也明白了,“這倒也是,給人家添麻煩總不好,而且在外麵演出也挺不錯的。”
然後沈隆和郭燕繼續在林肯藝術中心外麵演出,或許是得益於馬友友的宣傳,倒是經常有圈內人過來聆聽,比如說這天一個十一二歲的孩子在聽完《梁祝》後就詢問了沈隆和郭燕許久。
在聽了他的名字之後,沈隆耐心地給與了解說,這個叫吉爾-沙漢姆的孩子現在正在茱莉亞音樂學院求學,日後會成為世界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大師,將來人們談起那個版本的《梁祝小提琴協奏曲》最好時,他的演奏版本和呂思清的演奏版本都會是大家討論的熱門。
孩子是最有塑造力的,如果能讓更多歐美的天才少年聆聽到中國傳統音樂的魅力,日後中國傳統音樂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也會越來越高吧?
“其實完整版的《梁祝小提琴協奏曲》並非隻有大提琴和小提琴,還有許多中國傳統樂器,你要是有興趣,我可以讓國內郵幾張唱片過來,你也可以去我那兒體驗一番長笛、琵琶、二胡和洞簫的魅力。”沈隆不遺餘力地抓住每一個推廣機會。
吉爾-沙漢姆欣然答應,帶了幾個他在茱莉亞音樂學院的同學卻沈隆家中,感受了一番民族樂器的魅力。
“你應該把這些美妙的樂器帶給更多人!”吉爾-沙漢姆在聆聽過後說道。
“會有機會的,我也在考慮是不是找個機會去其它地方演奏一番,音樂並不隻是林肯藝術中心的專屬。”沈隆說道。
送走了吉爾-沙漢姆等人之後過了兩天,沈隆接到了馬友友的電話,“起明,最近有時間沒有?方便的話明天和我一起去趟格芬唱片吧?喜多郎想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