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夫人知道六叔公不喜歡她,也不自找沒趣,拜見過六叔公後就自己回了後院。
“你當初若聽我的話,另娶高門貴女,我定能說服你父親將爵位傳給你,何至於讓老二占了便宜?”
齊夫人姓傅,是齊向文生母的遠親,父母死得早,當時的忠勇侯夫人見她孤苦無依很是可憐,就將她接入府中,勉強算是齊向文的表妹。兩人從小可以說是青梅竹馬一起長大,兩小無猜,日久生情。
傅氏生得美,然眉眼間天生自帶幾分柔媚,長輩們自然是不喜的,納為妾氏倒也罷了,偏偏齊向文非要娶她。最糟糕的就是,齊向文那個好色的弟弟,也看上了傅氏,一門心思的想著收了這個美麗的表妹做個寵妾,金屋藏嬌。
這就觸怒了齊向文。
兄弟倆為了個女人鬨得天翻地覆。
妥妥的紅顏禍水啊。
忠勇侯氣得險些將傅氏給絞死。
齊向文大抵是生母死後忍得太久,這次說什麼也不肯妥協。為了心上人,頭一次跟父親杠上了。
到底是親生兒子,忠勇侯再偏心次子,對長子還是有父子之情的。兒子這麼堅決,他也怕殺了傅氏徹底讓兒子寒心,所以退了一步。隻要兒子肯答應送走傅氏,另娶賢妻,世子之位還是長子的。
當時齊向文也是年輕氣盛,讓他把心愛的表妹送走,那如同等於剜他的心一般。而且他太了解自己那個弟弟的性子,絕對會想方設法的把表妹占為己有。
他豈能眼睜睜看著傅氏淪為妾室一輩子抬不起頭來?
於是他的態度也很堅定,他寧可不要爵位,也要傅氏。
忠勇侯當時氣得不行,覺得長子簡直色令智昏不可理喻。一個小門戶的女人,實在喜歡,收入房中做妾他也不會說什麼,卻偏偏要娶為正妻。這要傳出去,還不讓人貽笑大方?
說什麼,他都不同意。
這時候,六叔公站出來了。
忠勇侯兩個嫡子,老大內斂,聰明好學。隻要稍加磨礪定成氣候,不至於讓侯府越發沒落。老二說好聽點是紈絝,說難聽點就是個隻會吃喝玩樂的草包。所以,他得保住齊向文。
他是長輩,齊向文還是很敬重他的,耐著性子聽他教導。但觸及底線問題,齊向文仍舊不妥協。
他一根筋,險些沒把六叔公給氣死,無奈之下拂袖而去,也不管了。
忠勇侯對長子失望了,再加上繼室日日吹耳旁風,次子又刻意賣乖討好,便更顯得長子不懂事,便請封了次子為世子。
按理說,嫡長子還在的前提下,次子是不能承襲的。即便忠勇侯偏心次子,但禮製綱常在那擺著,禦史禮部這些大臣們肯定也是會出來說話的。
怪就怪在。當時先帝黨政,晚年頗有些糊塗,寵妃妾,近奸臣,弄得後宮不安,前朝不寧。
而忠勇侯那個繼室,就是這個寵妃的族妹。
兩個女人用的手段都是一樣的,溫柔鄉,耳旁風。再加上齊向文‘自甘墮落’,為了個女人忤逆生父的事情也被刻意的傳出去,鬨得沸沸揚揚的,本身理虧。
就這樣,齊向文失去了世子之位,娶得傅氏為妻。而他的弟弟,冊封世子後,身份水漲船高,娶了母家的表妹為妻。
過了幾年,先帝病重,寵妃和奸臣聯手作亂被鎮壓。先帝也在不久後駕崩,新帝繼位,年號明德。
明德帝是個寬厚仁慈的君王,對於已被殺的寵妃,未曾株連太多,比如忠勇侯的妻子。可忠勇侯府的家事,明德帝卻又不能乾涉太多。畢竟老二的這個世子之位是先帝允封的,他重孝道,肯定不能忤逆先帝的決策。
再後來,忠勇侯病逝,臨終前大底有所悔悟,便將七成的家產分給了長子。
繼室當時娘家早已沒落,底氣也弱了。再加上以六叔公為首的宗親們都偏幫齊向文,縱然她對忠勇侯的決定心懷不滿,卻也隻能忍了這口氣。
分家後,齊向文就帶著家眷遠走北方。
一開始,他隻是個縣令,慢慢的升任到如今的太守,可謂是青雲直上。反觀如今的忠勇伯,也就是他那個弟弟,正經事沒做過一件,除了吃喝玩樂玩女人,一無是處。
宗親們早就不滿了。
齊老太太出於兩重顧慮,一來迫於宗親的壓力,二來如今的忠勇侯府的確是已快被敗光,不得不低聲下氣來請齊向文回去。以齊向文多年在鬆陽為官的政績,以及身為侯府之子的身份,隻要回京,入六部幾乎是毫無懸念的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