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難想象這般粗鄙之語是從四妃之一的淑妃口中冒出的,殿中侍奉的宮女眼觀鼻鼻觀心,隻當自己是雕像。
陪伴淑妃多年的掌事姑姑扶額,“我的好娘娘,您小聲些,莫叫人聽見。”
“聽見就聽見,我還怕誰不成?”淑妃嘟囔一句。
前朝是因外戚亂政導致天下大亂,高祖皇帝謀得天下後做了規定:“凡天子、親王之後、妃、宮嬪,慎選良家女為之。”
也就是說,隻要女子品行端正,就有資格被選為後妃。至於女子的出身門第,則不再作為入選條件。
於是,大夏後宮的妃嬪有的出自高門,有的來自民間。
淑妃就是一殺豬匠的女兒,多年來的宮闈熏陶雖讓她學會許多,但情急之下還是會冒出些粗鄙言語。
弄得許多皇帝有時候也挺無奈,“無知婦人,不可言語。”
劉伴伴便道:“淑妃娘娘性情直爽。”
皇帝想想也是,淑妃這人有一點好,丁是丁卯是卯,說話不費勁,是以他時常過來。
淑妃就這麼著蒙遇天恩,有了二皇子。
有她這麼個親娘,隻能說二皇子有心眼,但不多。
這件事顧清明聽翰林院的同僚提起過,但沒注意。
畢竟翰林院隻耍筆杆子,頂多加班加點的寫幾天賀壽詞,而且這活還不一定落到他頭上。
卻不想他和傅寒被叫翰林學士叫到身前,“工部的意思是叫咱們這出倆人去監工,就你倆去吧。”
哈?
顧清明一頭霧水,怎的工部會到翰林院傳話?
傅寒倒是若有所思,怕是太子亦或皇帝的意思。
顧清明見傅寒並無異色,便跟著行禮,“是,下官一定竭儘全力,好生當差。”
同僚知道他們被選去做監工,皆露出同情之色。
“雖說是修繕,但起碼得一兩個月,又逢最熱的時候,哎,真是辛苦你們了。”
還有人忿忿,“工部為六部最低,也敢指揮咱們……”
話沒說完叫人捂了嘴,“甭說這話,咱們職責裡本就有負責筵席這一項,隻是監工……是有點歪。”
他們就是塊磚,哪裡需要往哪裡搬。
顧清明想通了覺得還好,反正是叫他當監工的又不是指揮。
跟翰林院上班似的,到那隨便轉轉,找個地方坐著就罷了。
除了熱了點,可能比翰林院的事情還少些。
顧清明笑著拱手,“到哪做事都是為陛下效命,一樣的。”
下午他就將手頭上的事情交接一下,分給了彆人,明天就要去工部了。
下值後,顧清明跟傅寒一道走,“傅兄,你說為何是咱們倆?”
這個問題,傅寒想了一下午也沒個頭緒,隻好說:“可能是太子想鍛煉咱倆。”
顧清明,“……”
這個理由編的有點不走心。
“頂多一個多月,真正負責的又不是咱們倆,隻跟著二皇子轉轉就好。”
“二皇子”三個字,傅寒咬了點重音。
顧清明點頭,“多謝傅兄,那咱們明日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