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京城一樣,過了元宵節,顧清明就該上班去了。
整個州府恢複了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
崇州的各大商戶翹首以盼,早就等著這一天了。
官道修好,備貨充足,整裝待發,去旁的州府猛猛賺一筆。
然而這個時候,官府卻張貼出了一條告示。
已經習慣沒事就來官府轉兩圈的百姓,見狀趕緊圍上去。
“差爺,上頭寫了啥啊?”
“大老爺又有啥需要咱們去辦?”
“這回工錢怎麼樣,有沒有識字的,趕緊念念啊,急死人了。”
“哎彆擠,聽差爺怎麼說,彆擠啊。”
領頭的官差覺得差不多了,清清嗓子,大喊,“都安靜!”
百姓們瞬間閉嘴,豎起耳朵生怕聽漏一個字,影響賺銅板。
“自昭和十九年元月起,崇州府內所有管道,將對過往車輛實行收費政策。
詳情可至各處驛站谘詢,繳費地點亦在驛站處。都聽清楚了嗎?回去相互轉告一聲。”
“啊,咋說的是官道的事啊?”
“就是,還以為要招工,能在春耕前再賺點兒銀子呢。”
“……”
百姓一聽是官道的事,頓時沒了興趣。
畢竟他們之中沒幾個有錢坐車的,平常出行就全靠兩條腿,便是有賣貨的也不過是小本營生,挑著個擔子足矣。
今天這茬真跟他們沒啥關聯。
消息傳開,百姓看了會兒熱鬨就散去了。
他們沒話要說,商戶們就要罵娘了。
好哇,年裡才給當官的送了不少年禮,他們表麵上笑嗬嗬的收下了,這才出了年,扭頭就捅了他們一刀。
這規矩針對的誰?還不是他們這些人!
才備好貨準備出去賣,大老爺們就準備從他們兜裡掏銀子了!
顧清明跟王同知和齊通判說這個事的時候,兩人皆是佩服。
不愧是顧大人,不愧是被聖上惦記的人,這摟銀子的能力就是強啊。
而且走一步算三步,怕是從修水泥路開始,就想好了以後要過路費吧?
至於商戶有意見,兩人都沒放在心上。
畢竟官商之間有壁,商人雖有錢但地位卑賤,哪需要考慮他們的意見呢?
而且他們費勁巴拉的修了路,往後還是這些商戶們走的最多,用以牟利,那可不得收取的好處費?
王同知還覺得顧清明聰明呢,咋他就沒想出收取過路費這一招呢?
齊通判跟他對視一眼,默默感歎,真不愧是顧大人。
……
商戶那邊,大家群情激奮。
“還當新知州是什麼好人,沒想到也跟前邊那個似的,死命往自個兒懷裡摟銀子,到底這天下的烏鴉一般黑!”
“就是,咱們走個官道還要收銀子,難不成還能把那水泥路給走壞了不成,真是變著法的掏咱們的銀子,不知足!”
“說這些有屁用,要我說,乾脆咱們聯合起來,不走那官道,我看他們怎麼收銀子!”
有人搖頭歎息,“官老爺想要銀子,又豈是咱們想拒絕就能拒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