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伊依越說越起勁。
“還有裝造,契丹人是髠發的,也就是和你一樣的禿頂地中海,沒彆的原因,和女真人的金錢鼠尾一樣,屬於習俗,還有就是為了減少虱子。”
“而且他們還帶耳環,並且隻戴一隻耳。”
“還有……”
聽著耳邊斷斷續續的連珠炮,薛正經也是一個頭兩個大。
“那你這麼懂,你來當導演?”
聽著開玩笑一般卻又帶著幾分認真的話語,戚伊依也是豪不示弱。
“當就當,你給多開一份工資就行。”
沒錯,戚伊依這個人有很強的強迫症,自己不參與還好,隻要投入進去,就一定想做好。而且最重要的是對那些最基本的常識性錯誤真的忍無可忍。
就好像你現在看幾十年前一樣,人穿喇叭褲蝙蝠衫都是有說法的,你給人砍成牛仔褲,肩上扛著的收音機也變成了音響,從時代的弄潮兒變成廣場舞大媽了——就沒內味了。
九十年代的廣場舞大媽跳著最炫民族風,想一想就覺得非常違和。
夜深,戚伊依帶著行李箱入住了一家臨時酒店,雖然錢是要賺的,但絕對不是開源節流,更好的躺平才是賺錢的真正目的。
放下厚厚一堆的合同文件,戚伊依這時候也是不得不加班打磨起了劇本。
畢竟除了一堆角色,她還要當副導演、武術指導、美術指導、編劇、服裝設計、監製等等。
而她現在要做的,就是先把一篇非遺碼出來。
首先是楊家將說唱,前世流傳在晉冀兩省,光歌詞就大約有三十萬行,可演唱600小時。
前世因為篇幅,瀕臨失傳。戚伊依覺得可以優先做電子版用於存封,而唱法也可以通過信息技術進行更好的保存的。
畢竟其中反映的真實社會麵貌,當地傳統民俗文化的表現形式,對於曆史學、社會學、民族學都是筆無價的文化遺產,是一種非物質的“活文物”。
而其中一共可以講兩個部分。
一個是楊家將的英雄群像。在外族入侵、民族危亡之時敢於犧牲的滿門壯烈,七子去六子歸,這正是華夏骨子裡的保家衛國與抗鬥到底。
另一個是穆桂英傳說。是家長裡短的愛恨情仇,同時也是巾幗不讓須眉的沙場壯烈,其中的十二寡婦西征正是如此。
當然,傳說歸傳說,真實的曆史也是要記載的。
楊業,楊延昭,楊文廣,這三人才是曆史上的楊家三代。
楊業,人稱楊無敵,投靠宋朝之前,北宋三十年戰功赫赫,但曆史上隻留下了宋朝的幾次戰役,而且全部都是輸局。
原因很簡單,宋朝以文為貴,軍隊出征在外,武官不能發揮自己的擅長,反而是要聽文官拿著地圖紙上談兵,人楊業三十年打遼未嘗一敗,反而是在宋朝被敵人以少勝多。
最後一戰,被文官安排與遼國十萬大軍正麵交鋒不說,更是被見勢不妙直接跑路的文官活活坑死,前無生路後無退路,一代老將就此隕落。
楊延昭,其實是老大,不是傳說中的老六,這是因為遼人相信天上北鬥七星中第六顆星是專克遼國的。但也隻是個守將,一生鎮守邊疆二十餘載。
楊文廣,其實是老大的大兒子。貫徹精忠報國的楊家理想,但是終其一生也沒有完成收回燕雲十六州,這時候宋朝議和,興文匽武,和整個北宋一樣,楊家就此“三代而終”。
合上筆記本,戚伊依心中也是有了想法,她準備使用群穿型演繹法——帶著群演們玩一場超真實的史詩級劇本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