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硯雕琢形式主要有7種造型,仿古式,也就是仿照曆代硯式,多用於收藏。
自然式,按照硯石的形狀、花紋,因材施藝,巧作而成。
大冠式,以大氣精美而著稱。
玉堂式,又稱素邊硯,長方形,不刻圖案文飾,為實用型硯式。
硯坯則是一種罕見石品,紋理極美,刻硯家不忍下刀,留作觀賞的硯材。
套硯,以一般硯石刻成托,嵌進石質精良的硯心。
漆珍硯,以名貴硯材薄片嵌入漆盒,巧作而成。
而現在宋妎娜所製作的就是玉堂式的歙硯,在簡單的處理過後,也是很快完工。
正當李夢華得意地準備顯擺一番時,她就驚人的發現,戚伊依這邊不僅早就完成了雕刻,而且還是精細的那一種。
這個硯台在各自區域雕琢出紙墨筆硯的浮雕圖案,雖然不如鏤空的立體形式那般立體生動,但卻更顯細膩繁複。
而且就連那三個人的陰刻署名都是比她們好上一大截,當然宋妎娜個人的還是比較好的,白雲雲的也很可愛,除了李夢華那“初具人形”的潦草字體。
阮海燕經過先前的墨錠製作,也是對戚伊依的操作見怪不怪了,最後就是配盒。
“配盒分製盒和油漆,利用紅木、樟木、紅椿或木胎漆製成硯台盒。”
“不管用什麼木料製盒,都要就體裁衣,按照硯台大小配製。做到硯在盒中,搖晃無聲。”
說著,阮海燕也是拿起一旁的木材,現場演示起來。
“要想把硯盒漆成光潔如玉的效果,要經過反複地磨漆。”
“每一件成品要經過打底、作坯、調色、粗磨、複漆、複磨直至拋光、打蠟等多種工序。”
阮海燕一邊熟練地粗略操作一番,接著就是在盒子上提筆寫上一個“阮”字。
“像這樣,在盒蓋上刻上題款銘識,上石綠或描金都可,這樣一個硯台的製作就算是完成了。”
戚伊依點了點頭,硯盒也是必不可少行,主要的起著防塵、保護作用。
硯台配盒之後,硯台與硯盒就進入了磨光工序,先是磨去“刀路”、“鑿口”,使硯台光滑,然後“浸墨潤後”,退墨處理。
簡單來說就是給書套上一層書皮一樣,既是保護,也有美觀之意在上麵。
兩邊隊伍也是很快行動起來,對於木工戚伊依也是“略懂一點”,彆人可能隻是當個附屬品,她直接就是當漆器來做了。
雖然材料有限,但是工藝她熟,輕車熟路地進行著一道道“化繁為簡”的工序,不說李夢華了,就連一旁的阮海燕看得那也是一愣一愣的。
最後嚴絲合縫地嵌入漆盒當中,比賽也是正式結束,雖然對比一目了然,但是要求隻是做出即可,所以戚伊依也沒有多獲得什麼獎勵。
但是這部分MVP的結算還是有了權重,在兩隊獲得印章之後,最後一個環節的挑戰也是被阮海燕說了出來。
“目前呢,歙硯硯石原料奇缺,再加上傳統工藝後繼乏人。”
“不是沒人學,是學藝好單不精,沒有什麼曠世奇作也算是整個行業的衰敗現狀。”
打趣一句,阮海燕也是繼續說道:“我們現在的挑戰就是在保留傳統工藝的同時,探索新的硯台設計與製作方式,讓硯文化活起來,走向世界。”
“當然啦,雖然是這麼說,但簡單做個文創就行,算是重在參與吧。”
說完,阮海燕也是無奈一笑,指了指院子對麵的一些材料與工具。
“半個小時,計時就現在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