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著這如此“良心”的價格,一旁的阮海燕也是不禁感歎起來。
“這讓我想到了金星硯,可就是金星宋硯。”
“以金星石為原料,星子縣橫塘鎮駝嶺。民間相傳第一方金星硯出自晉代陶淵明之手,北宋米芾《硯史》中亦有星子青石硯的記載。”
“明代星子的石硯製作一度中衰,至清代中葉又漸中興。民國時星子縣境內有製硯作坊百餘家,所產金星硯曾兩度參加國際性展覽並獲獎。”
“新國後,先後建立了兩家專業硯廠,更新設計樣式,改造製硯工藝,金星硯生產得以高速發展。”
“20世紀80至90年代,金星硯頻頻在全國展覽、評比中獲獎,產品遠銷日、韓、東南亞及歐美各國。90年代末,國企改製,星子縣現有製硯的私企和個體戶近百家。”
“但是金星硯以星子縣駝嶺出產的宋石為原料,這種石料稀少珍貴。”
“石質堅韌細膩,溫潤瑩潔,紋理縝密,色彩和紋理具有自然美,製成硯後發墨極快,且儲水不涸,久磨無粉,發出的墨富於光澤。”
“金星硯從開始生產到製作完成共有開采、選料、製坯、雕刻、打磨拋光五道程序。”
“傳統金星硯的造型與圖飾因取材於當地物產、山水和人文傳說而極具地域性色彩,風格古樸大方,簡略寫意,是中國民間藝術中的瑰寶。”
“近年來,由於金星宋石開采過濫,從業人員技藝荒疏,石硯產品魚目混珠,傳統技藝的聲譽遭到損害,傳承發展也大受影響。”
說著,阮海燕也不禁歎息一聲,一旁的曹山也是點了點頭。但也不廢話,在蓋上兩個三級章就離開了。
戚伊依一行人趕緊出館,很快也是發現了第二個任務。
“毛筆製作工藝非常繁複細巧,一支毛筆的製作要經過從選毫到刻字等五大流程七十多道工序。”
介紹著,一名身穿襦裙的中年婦女就是開口接著詢問起來。
“你們誰知道這毛筆的曆史?”
“中國毛筆製作技藝有宣筆、湖筆、水筆、李福壽毛筆四大流派。”
“揚州毛筆,亦稱揚州水筆,以其麻胎作襯而獨樹一幟。清史載,揚州之中管鼠心畫筆,用以落墨白描佳絕,水筆亦妙。”
“揚州毛筆以狼毫、兔尖,也就是兔背之毫為主要原料,地產孔麻為輔料,工具多自製。”
“其製作技藝十分繁難,分水盆、裝套、旱作三個環節共一百多道工序,環環相扣,道道嚴謹。關鍵工序全憑藝人的手感、舌感和目測。”
“筆尖粗細、長短、老嫩以及鋒狀均有講究,工藝精致而富有韻味。學製揚州毛筆,由師傅口傳心授,學者反複實踐、揣摩,入門難,精通更難。”
“揚州毛筆,帶水入套、涵水不漏,經久耐用;筆頭筆杆,相得益彰;品格高雅,挺健韻致。代表作湘江一品,曾被譽為筆中之王。”
介紹完,一邊的宋妎娜也不示弱,也接著講述起來。
“湖筆是毛筆中的佼佼者,以製作精良、品質優異而享譽海內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