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筆(2 / 2)

“湖筆的發源地在HZ市南潯區善璉鎮,善璉製筆業約始自晉代。”

“據清代同治《湖州府誌》載,善璉,一名善練,……居民製筆最精,蓋自智永僧,隋朝人,名王法極,王羲之七世孫,結庵連溪往來永欣寺,筆工即萃於此。”

“經過唐宋兩代的發展,湖筆技藝有了很大的進步。到了元代,湖筆名聲鵲起,奠定了毛筆之冠的地位,湖筆與徽墨、端硯、宣紙一起被稱為文房四寶。”

“湖筆純由手工製作,工藝流程由擇料、水盆、結頭、裝套、蒲墩、鑲嵌、擇筆、刻字等一百二十多道工序組成,主要工序由技工專司,選料精細,製作精工,尤其講究鋒穎。”

“製作工匠秉承精、純、美的準則,生產出尖、齊、圓、健四德齊備的成品湖筆。”

“湖筆精湛的製作技藝是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湖筆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連幾串說完,一邊的中年婦女也是認可的點了點頭,不過她話鋒一轉。

“但是社會文化的轉型、書寫工具的革新、對經濟利益的片麵追求導致湖筆生產中出現次品泛濫、工匠流失、傳承乏人的狀況,傳統湖筆技藝受到很大衝擊,應積極采取措施保護。”

戚伊依點了點頭,一邊的宋翡淩也是接過話茬。

“宣筆是毛筆的一種,因產於宣州而得名,它以獨特的製作工藝和性能在當代中國毛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宣筆的原產地宣州地處皖南山區,當地出產的野兔毛是製作宣筆的主要原料。”

“唐代宣州以野兔紫毫製作毛筆,天寶二年,743年,被列為貢品,宣州由此成為全國的製筆中心,名聞四海。”

“宋代,宣筆製作技藝日臻完善,名工輩出,聲譽日隆,製筆名家諸葛氏創製的無心散卓筆質量上乘,為世所重。”

“宋末元初,戰亂頻仍,宣筆生產日漸式微,部分宣筆技工逃難到徽州及江浙等地,導致浙江湖筆迅速崛起。”

“明清時期,宣筆技藝再度興盛。新中國成立之後,宣州地方政府積極組織宣筆生產,三兔、三毛等品牌的宣筆先後榮獲省、部優質產品稱號,還獲得過金獎。”

“宣筆生產對於當地經濟的發展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文房四寶之一的宣筆,筆毫軟硬適宜,書寫流利,不僅具有獨特的曆史文化價值,而且製作考究,具有顯著的工藝價值。”

一連幾句專業的講解,一旁的中年婦女也是豎起大拇指。

“不錯不錯。”

話音落下,一邊的白雲雲也是開了口。

“粵省JM市的白沙茅龍筆起源於明代,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曆史。”

“白沙茅龍筆的創始人是明代理學家、詩人、書法家陳獻章,號白沙先生,筆即由此而得名。”

“白沙茅龍筆係以新會圭峰的茅草為主要材料,經多道工序精心製作而成。這種筆的製作成功開創了以植物纖維製筆的新途徑,成為傳統手工藝的傑出代表。”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