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備倭都司!錯的人不是你!(1 / 2)

大明第一莽夫 朕聞上古 10606 字 7個月前

山東登州水城,總督備倭都司府。

大明永樂六年,太宗文皇帝為抵禦倭寇、加強海防,在登州水城設立有山東總督備倭都司府,掌管山東沿海軍政事務。

早自元至元年間,山東沿海已多有倭寇侵擾,大明洪武、永樂年間,山東沿海的倭寇不減反增,活動更加頻繁。

倭寇搶財劫糧,掠人傷民,不但給沿海居民造成了極大困擾,也對大明與日本、朝鮮的外交、軍事、經貿活動產生了惡劣影響。

因此山東備倭都司應運而生,不過因為大明王朝上到帝王將相下到平民百姓,都將北虜視為心腹大患,所以防禦重心主要也放在北虜上麵,以致於洪武初年沿海衛所體係並不怎麼樣。

哪怕到了現在這正德朝,那滿朝公卿還敢在那兒叫囂,“北虜是心腹大患”、“倭寇是疥癬之疾”,隻能說他們沒有住在這海邊,沒有被倭寇劫掠屠戮過,因此可以站在朝堂之上說話不腰疼。

直到洪武三十一年之前,山東沿海僅有樂安衛、青州左衛、萊州衛、登州衛、寧海衛等衛,且兵員多不足配額,與東南沿海的浙江、福建和廣東等省相比,山東海防力量顯得非常薄弱,這就給了倭寇以可乘之機。

主要原因,還是山東半島三麵環海,擁有長達約兩千五百公裡的漫長海岸線,這漫長的海岸線及其東突入海的地理環境使得山東的海防極為困難,極易成為倭寇襲擊的對象,在大明山東六府中,登州、萊州、濟南和青州四府轄有臨海區域。

終至洪武末年山東沿海地區共有十二個衛:樂安衛、青州左衛、萊州衛、登州衛、寧海衛、安東衛、靈山衛、鼇山衛、大嵩衛、威海衛、成山衛、靖海衛,七個守禦千戶所,以及多個備禦千戶所、寨、巡檢司等。

湯昊翻身下馬,看著眼前這些個武將文官,眼睛漸漸眯了起來。

儘管山東沿海布置了如此眾多的衛所,但仍無法阻擋倭寇的侵擾,比如永樂四年倭寇侵襲威海衛,六年又大肆殺掠成山衛、大嵩衛、鼇山衛。

但,山東這地方不一樣,這備倭都司更不一樣。

大明朝初期因兵事頻仍,多專任武臣,永樂以後為防止武官濫用職權,朝廷又設有總督、巡撫、巡察海道和兵備道等文官來監督武官。

為此,山東備倭都司和“海防三營”(即墨營、登州營、文登營)便應運而生,以便統籌山東沿海備倭事宜。

“山東備倭都司府!”衛璋不解其意,下意識地回答道。

山東備倭都司設立於永樂六年,專門負責山東海防備倭;緊接著正統五年,朝廷又設置了一個山東巡察海道,專門為文官開辟出一個體係,插手山東備倭軍政,通常由提刑按察司副使或僉事擔任,有時也由布政司參政、參議擔任。

湯昊看向衛璋,揚了揚手中馬鞭,笑著問道:“這裡是什麼地方?”

湯昊本來就是欽差大臣,先前不管是在天津衛還是在臨清,都是選擇暗訪,沒有怎麼使用這些權力罷了。

不過看眼前這架勢,整個山東備倭都司已經淪為了巡察海道公署的下屬機構,這麼多個武將勳貴在計弘偉身後連屁都不敢放一個!

湯昊捏著馬鞭揮了揮手,笑道:“急什麼?本侯到底是武勳出身,所以跟你這文官尿不到一個壺裡去!”

湯昊見狀也跟著笑了笑,這個衛青可不是西漢名將衛青,而是大明名將衛青。

這些文官初期隻是臨時派出的專門督管地方軍事的差遣官,並不是常設官職,但隨著朝政大權儘數落入文臣縉紳手中,致使其權利逐漸漸大,職務也逐漸固定下來,於是漸漸成了定製。

“行了,都起來吧!”

他倒是想要看看,這備倭都司的水到底有多深!

“衛璋?宣城伯衛璋?你爺爺是名將衛青?”

正所謂“伸手不打笑臉人”,俺都上趕著來向你示好了,你這啥意思啊?

一想到這兒,計弘偉就扭頭看向了身後一個漢子。

不過眼下他孫子衛璋的表現,就讓中山侯有些不滿意了。

不過這山東地界上麵的三方勢力,此刻麵對大明中山侯,卻是全都跪地行禮。

“那你一個按察司副使在這兒做什麼?”湯昊又看向了計弘偉。

所以這些一應官員,當然要叩拜行禮。

這漢子身形魁梧相貌硬朗,年不過四十左右,一張國字臉不怒而威。

之所以發生這樣的情況,主要是山東海岸線漫長,沿海各地衛所事權不一,不便統一調度,從而給倭寇以可乘之機。

他立刻上前向湯昊抱拳行禮道:“卑職山東備倭都司指揮使衛璋,見過中山侯!”

“早就得知陛下親命中山侯巡視沿海衛所,還請中山侯移步入內,容下官向您彙報一下軍情!”

對於這樣一位抗倭英雄,湯昊還是比較敬重的。

為首之人倒是個文官,笑著上前行禮道:“下官提刑按察司副使計弘偉,見過中山侯!”

衛青在任職山東備倭都司指揮使期間,他嚴格操練衛所官兵,“聚各衛馬步水軍,於登州一處操備,遇夏分調,以守文登、即墨諸處,及秋複聚繼續操練”,以此保證了備倭都司的強橫戰力,多次擊潰了前來襲擾劫掠的倭寇雜碎。

“侯爺英明!”衛璋咧嘴一笑,滿臉驕傲之色。

沒錯,因為文臣縉紳常年把持朝政,所以“文盛武衰”不隻是在朝堂上麵,地方之上同樣如此。

所以湯昊帶著一萬精銳新軍和三千四衛禁兵,打出欽差大臣的旗號,就這麼堂而皇之地進駐了登州水城,直奔這備倭都司府而來。

靖難之役中,衛青以薊州百戶的身份歸順燕王朱棣,積功升任都指揮僉事,前往中都鳳陽任留守司事,後改往山東沿海防倭,此後駐紮山東沿海抗擊倭寇十幾年,期間還率軍平定了永樂十八年的唐賽兒起義,也是位功勳卓著的名將。

畢竟眼前這位中山侯,那可是出了名的喜怒無常,心狠手辣,就是個無法無天的狂徒莽夫!

長蘆運司都運使宗鉞的人皮袋,現在可還掛著長蘆運司衙署裡麵啊!

麵對這樣一尊凶狂煞神,彆說他計弘偉了,就算山東地界上的三位封疆大吏來了,那也得賠上笑臉小心伺候著!

計弘偉聽到這話,頓時就愣住了。

此話一出,計弘偉一張老臉瞬間垮了下來,但他卻是不敢發作。

奉旨欽差,巡行天下,代表的是大明天子。

因為,湯昊這一次沒有來虛的,而是擺出了欽差大臣的派頭。

“中山侯明鑒,下官隻是……”

“備倭都司指揮使是何人?上前說話!”

此刻這座備倭都司府前,站著烏泱泱一大片官員,有文官也有武將,甚至還有宦官,再正常不過的大明政治格局,武將勳貴——文臣縉紳——宦官閹人,不管走到哪兒都有這三方勢力互相掣肘製衡。

由於這些巡察官駐紮在省城濟南,“東巡海上而道裡遼隔”,導致公務積滯不能及時處理,為提高辦公效率,或者說為了更好鉗製山東軍政,弘治十二年,時任兵部尚書的馬文升應登州人崔宗等人的奏請而下令在萊州建立巡察海道公署。

“滾回你的巡察海道公署去!”

這下子,計弘偉再也繃不住了。

他好歹也是正兒八經的地方大員,而且手裡麵還握著不小的實權,何時被他人這般當眾羞辱過?

計弘偉本來還想撂下幾句狠話,可是當他注意到湯昊銳利的目光時,嚇得立刻就閉上了自己嘴,然後灰溜溜地帶著麾下一眾官員走了。

這次可真是熱臉貼了冷屁股,氣煞老夫!

趕走了這些煩人的家夥後,湯昊這才帶著湯木、左一刀等人進了備倭都司府。

來到議事大廳,湯昊看向正中央掛著的那副地圖,嘴角忍不住微微上揚。

這是山東備倭都司的海防圖,下轄三營二十四衛所。

府衙設置在這登州水城,登州水城是天然的防護港且地勢高,進可功,退可守,遊刃有餘,且有內陸衛所防護,可以稱為抵禦海上敵人的山海關。

三營就是海防三營,即墨營、登州營、文登營,而且三大營海防各有側重:登州營管轄地區廣闊,獨擋山東北麵海防之險,文登營凸出入海,獨擋山東東麵海防之險,即墨轄區海岸線長,獨擋山東南部海防之險。

三營歸備倭都司管轄調度,軍營駐地又設在所控各衛的中心地帶,“鼎建相為犄角形勝,調度雄且密矣”,三營能夠互相呼應,調度配合,如此嚴密的防守對於倭寇自然有一定的威懾作用。

事實上,除了這海防三大營,除了這一係列的沿海衛所外,到各個要害關鍵處比如那些海島等等,朝廷還設置有大量巡檢司,這些巡檢司常築有營壘、峰台、斥堠等,周圍有時還有濠塹,並有公廳、兵房供辦公和住宿之用。

巡檢司下麵,還有遍布各地的大小水寨,“每三十裡設一總寨,就三十裡中又設一小寨,使斥堠烽燧相望”,水寨主要是為加強各個斥堠、烽火台之間的聯係而設,以確保倭寇發動突襲衛所來不及做出反應。

從大小水寨到巡檢司,再到沿海衛所,然後就是海防三大營,最後是這山東備倭都司。

大明王朝為了抵禦倭寇加強海防,構築了一整套偵察與防禦體係,可謂是傾注了心血保衛沿海子民!

可是結果呢?

到了現在,這海防體係形同虛設,倭寇來去自如,倭患日益嚴重!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