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宇達嘴巴很硬,但是骨頭很軟。
沒費多少功夫,左一刀就拿著供詞走了進來。
“侯爺,問清楚了。”
“山東都指揮使邊雄,出身京師河間府邊氏,土木英烈之後,被選為天順帝(朱祁鎮)勳衛,深得器重。”
“後不久韃靼小王子進攻大同,乘勝至雁門關下,朝廷派遣保國公朱永率軍出征迎敵,邊雄隨軍出征斬首三十餘級,因此聲名大噪,隨後一路青雲直上,直至升任山東都指揮使。”
土木英烈,指的是當年為了保護朱祁鎮這個人渣皇帝,在土木之禍中無辜慘死的那些文官將佐後人。
朱祁鎮這個人渣還算是有點良心,複辟登基之後給了這些陣亡臣子一個英烈名頭,贍養補償他們的遺孀家人,而武將子弟大多被選為了勳衛以示恩寵,可能是想借此彌補一下心中的愧疚吧。
“河間府邊氏?好像是個官宦世家嘛!”
湯昊若有所思地笑問道,先前他練兵那大半年時間裡,也不是什麼都沒做,惡補了一下這個時代的基本常識,包括但不限於一些比較出名的士紳大族,就比如這個京師河間府邊氏。
那些倭寇雜碎活該千刀萬剮都不為過!
從洪武年間開始打造沿海防禦體係,到永樂年間設置山東備倭都司與海防三大營,從中央的都督府,再到地方的都指揮使司、指揮使、千戶、百戶、總旗官、小旗官等構成嚴密的管理和戰鬥體係。
“倭寇該殺,這些雜碎亦該死!你有沒有膽子,隨本侯宰了這些雜碎?重鑄當年讓倭寇聞風喪膽的備倭都司?”
軍屯製度既不誤農事,又能養兵備倭,一舉兩得,故在明初的沿海衛所中得以推廣。
湯昊幽幽解釋道:“永樂年間,太宗文皇帝本就有意整飭海防不靖的情況,加上他老人家有意遷都北京,以北京為京師,那麼山東的海防將直接關係到直隸的安全,所以針對山東等地的海防改革開始醞釀,逐步增加駐守兵士,建立三大營,然而沿海衛所雖然建立當時在規製上屬於山東都指揮使司,都指揮使司負責全山東的軍務,當時的山東區域比現在的山東要大很多,都指揮使司工作繁多,以造成無暇顧及海防之態,於是山東備倭都司和海防三大營就應運而生。”
湯昊立刻問及正事,已經有些按捺不住心中的嗜血本性了。
大明王朝還有春巡與夏巡,首先以艦隊巡邏於海上,警戒偵察和尋機殲敵,當發現有倭寇深入內海,則利用報警通訊係統,集中水師與外島守軍協同殲滅,若是倭寇登陸,則以水師與沿海衛所駐軍協同殲滅。
“那這勾結倭寇走私謀利的事情,拷問清楚了沒有?”
“先留他一條小命,暫時關押起來,告訴他想活命的話,可以做汙點證人,指認一下他那位好叔父,不然就去死!”
“想要海防安全,就必須增加陸地的防衛力量,化點為麵,猶如海上長城戍衛京師,於是太宗文皇帝在洪武時期的海防基礎上進行了完善,先後在即墨、登州、文登三地組建了海防守備營———即墨營、登州營和文登營。”
“原來真是個廢物!”湯昊一時間有些失望,隨後擺了擺手。
除此之外,地方上又設置有巡檢司,其所屬的墩堡遍布沿海要地,形成了有效的偵察與防禦體係,山東又設置了總督沿海兵馬以專門鎮壓倭寇的備倭都司,協調沿海諸衛所的海防三營,總管青登萊等地海防事務的巡察海道和專門負責軍事的兵備道等機構。這些機構的設置,無疑有利於加強沿海各衛所的協同配合與機動作戰能力,為山東海防提供了有利保障。
“太宗文皇帝與太祖高皇帝不同,太祖高皇帝對海上軍事極其抵觸,而太宗文皇帝卻是極其重視,凡是好方法就是可以使用的方法,對於廣袤的大海,想要擊敗倭寇,必然需要主動出擊,也可以進行海上巡防,進而保護陸地,所以才會有了鄭和下西洋的壯舉。”
此話一出,衛璋頓時渾身劇震。
再加上巡察海道這些文官的掣肘限製,玩忽職守,耽於享樂,甚至是貪腐受賄……致使好好的一套沿海備倭體係,就這麼徹底糜爛了下去!
沒什麼好說的,他做備倭都司指揮使這麼多年,親眼目睹太多沿海百姓因為倭寇的劫掠襲擾而妻離子散,家破人亡。
“對,但是不全對!”
此外大明水師還經常出動艦隊攻擊敵占島嶼,粉碎倭寇的基地,這種進攻型戰略的頂點是在追擊倭寇的戰鬥中水師將士曾到達朝鮮海岸與琉球群島。
左一刀領命而去,議事大廳裡又陷入了沉默。
倭寇,是雜碎,當然該死!
這些勾結倭寇謀利、致使備倭都司糜爛之人,更加該死!
真要說起來,備倭體係糜爛,當真怪不得衛璋這些沿海衛所武將,哪怕他們自身也肯定有著貪腐之舉,可畢竟那是個人行為,影響不了大局。
左一刀麵無表情地給出了答案,錦衣衛本就是諜報機構,這些情報他還是知道的。
這大明沿海備倭體係的糜爛,不是某個人的原因,而是某個群體的原因!
就跟那長蘆運司一樣,有太多人想要這備倭都司糜爛!
因為隻有備倭都司爛了,他們才可以勾結倭寇走私貨物,才可以借此賺取暴利!
主動出擊,永遠好過被動防禦。
他當即單膝跪地,紅著眼睛喝道:“卑職願誓死追隨侯爺!”
“你們知道,這山東備倭都司的意義嗎?”
有一個算一個,他絕不會手軟!
湯昊繼續轉頭看向那副海防圖,陷入了沉思。
湯昊真正想要殺的人,是提供貨物形成這貿易鏈條的士紳縉紳!
說實話,他倒是真不怕什麼山東都指揮使,最簡單快捷的辦法,就是直接帶著大軍殺過去,把那邊雄的腦袋砍下來當球踢!
“侯爺說的不錯,邊氏確實是官宦世家,朝堂之上還有不少邊姓官員,比如湖廣道監察禦史邊憲,以剛正不阿聞名朝野。”
自此以後,山東基本上完全喪失了海上防倭的主動權,而隻能依靠沿岸工事進行被動抗倭,這種消極被動的防倭策略導致的結果就是:一旦有大批倭寇進犯某處,本地官兵無力抵擋,臨近衛所往往也來不及應援;等援軍來到,倭寇早已將之洗劫一空,轉戰它處掠奪——被動防倭對於倭寇的這種流竄行動往往無可奈何。
左一刀搖了搖頭,道:“這邊宇達就是個紈絝子弟,靠著邊雄的關係才能做這個一營指揮,他隻知道邊雄讓他做文登營指揮,就是為了更加方便走私貨物,僅此而已!”
“衛璋,以往衛所糜爛確實不能隻怪你一人,但是現在本侯來了,就想問你一句話。”
再比如為了消除來自東南亞方向的海上威脅,鄭和的船隊曾在馬六甲海峽與之展開激戰。
總之,殲敵於海上是海防戰略的核心,更是一套卓有成效的海防體係。
“事實證明,太宗文皇帝的決策是極其英明的,至少在永樂到宣德年間,倭寇即便曾經強行劫掠也被我大明戰兵給擊退了,而且洪武永樂年間,大明水師保持著高強戰鬥力,並且是積極主動地出海清剿倭寇浪人,針對來自倭寇的海上威脅,大明每一年都派出上千艘戰艦在南北海域內巡邏,即所謂春巡與夏巡。”
衛璋沉聲道:“加強海防,抵禦倭寇。”
可是這樣一來,無異於是打草驚蛇,畢竟真要說起來,邊雄就相當於是個掮客中間商,負責維持這條貿易渠道罷了。
中山侯突然發問,一眾備倭都司武將全都神情緊繃。
可仁宣之後,明朝開始收縮海防線,遠洋船隊被召回,大型艦隻停止建造,島嶼基地被放棄,撤退政策使水師受到重創,海防線被從遠海甚至外洋壓回海岸。
尤其是衛璋還身為備倭都司指揮使,他的職責原本就是應該保護山東子民不受倭患之苦,可是這麼多年來他保護了個什麼呢?
倭寇該死!
這些與倭寇勾結的雜碎同樣該殺!
中山侯這不是在逼迫他,而是給了他一個戴罪立功的機會!
大不了就是個死,這種憋屈的日子,他衛璋早就過夠了!
“那你們呢?”湯昊看向衛璋身後的備倭都司將領。
這些將佐麵麵相覷,隨即全都單膝跪地宣誓效忠。
當然,這裡麵肯定也有假意投誠之人,湯昊也渾然不在乎。
“很好,現在執行本侯的第一道命令。”
“湯木一刀,派遣兄弟們進駐備倭都司下轄的三營二十四衛,整合所有可戰之兵,衛璋調動你的麾下全力配合!”
“敢有暗中反抗之人,殺;敢有懈怠了事之人,殺;敢有陽奉陰違之人,殺!”
一連三個“殺”字出口,整個大廳裡麵氣氛瞬間降到了冰點。
衛璋帶頭表態,沉聲道:“末將領命!”
“但是侯爺,邊雄那邊……”
“立刻去辦!其他事情本侯自有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