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三侯七伯!(2 / 2)

大明第一莽夫 朕聞上古 11144 字 7個月前

“昔年太祖高皇帝為了防範統軍將領的專權,又規定五軍都督府對軍隊無調遣權,其調遣之權由皇帝陛下直接掌管;兵部在軍隊中雖有任免、升調、訓練之權,但不得統兵,每逢戰事,由皇帝陛下臨時委派專人擔任總兵官,統率衛所部隊出征,戰事結束,總兵歸還將印,軍隊歸還衛所。”

“現在倒是好了,伱兵部既統兵又可以調兵,還執掌著武將武官的任免升調之權,全然不顧太祖高皇帝的祖訓,全然不顧太祖高皇帝的祖宗成法!”

“兵部從什麼時候竊取了五府職權,反倒是你們覺得理所當然的事情了。”

“怎麼?你兵部這是想要變成第二個大都督府,想要僭越神器嗎?”

此話一出,滿朝嘩然。

因為不少朝臣還保有記憶,還記得中山侯曾經說出過這番話來。

隻是那個時候,還是皇帝陛下即位初期,那個時候還是文臣縉紳的巔峰時期。

當時的兵部尚書,還是劉大夏!

那時因為保國公朱暉出去溜達一圈,還沒抵達戰場北虜就撤退了,結果這廝竟然為兩萬餘將士虛報軍功,引起了一番朝堂爭鬥。

最後中山侯就針對兵部尚書劉大夏說出了這番話,試圖奪回五軍都督府的職權。

可諷刺的是,當年天官馬文升僅僅隻是用了一句話,就懟得中山侯啞口無言了。

就算將五府的職權從兵部割裂出來還給五府,湯昊敢接嗎?

中山侯當時沒有回答,也不敢回答,因為他確實不敢接。

五府早就成了一個名存實亡的空架子,成了勳貴子弟冒領俸祿的閒散之地,就算真個接過了職權,也根本無人可用,反倒是破壞眼下的天下軍隊局勢,弄得整個大明都不安寧!

可是現在呢?

當中山侯舊事重提,這一次他敢接嗎?

群臣全都反應了過來。

舍棄公爵不要!

轉而催生十名都督官!

中山侯湯昊這是想要重建五府啊!

嘶……五府一立,武勳崛起就真的勢不可擋了!

“你們文臣縉紳,不是最喜歡喊祖宗成法嗎?”

“那現在本侯就跟你們講這祖宗成法!”

湯昊目光銳利地盯著楊一清!

“楊一清,兵部不得統兵,這是不是太祖高皇帝的祖宗成法?”

楊一清滿臉驚容,難以置信地看著湯昊。

他當然也看出來了,這個中山侯竟然真的想要重建五府。

但是這怎麼可能呢?

五府荒廢了這麼多年,兵部統兵也早已經深入人心,他湯昊憑什麼這麼做?

土木之禍後,於謙總攬朝政,文臣縉紳掌控話語權,兵部趁機攫取五府權力,徹底變成了一個集統兵權與調兵權於一身的龐然大物。

現如今的大明兵部,成為了全國最高軍事領導機關,製定軍事計劃,執掌武官武將的考核任用,組織邊軍衛軍的戰兵訓練,掌管軍籍軍戶與屯田事務,傳達皇帝軍令和依令調遣全國軍隊等等,誠可謂是“執掌天下戎政”,真真正正的龐然大物。

天下各地衛所也習慣了兵部的調遣與指揮,連九邊將士也對此不敢有異議,你湯昊憑什麼敢這樣做?

一時間,楊一清陷入了巨大的不安之中。

誠然,中山侯重建五府,兵部就會被奪走統兵權,等同於是失去了大半權力。

但楊一清此刻更擔心的是,中山侯這麼胡搞瞎搞,會致使現有的局麵徹底崩壞,直至大明王朝最後這點氣數也毀在他一人手中!

“怎麼?太祖高皇帝的祖宗成法都不管用嗎?”

“本侯在問你們,兵部不得統兵,這是不是太祖高皇帝定下的祖宗成法?”

“若是連太祖高皇帝的祖宗成法都不管用,那你們哪個祖宗的成法管用?你們文臣縉紳的三楊祖宗嗎?”

三楊祖宗!

這是極其辛辣得諷刺話語。

畢竟文臣縉紳竊取朝政大權之始,就是源自三楊之手。

這所謂的三楊賢相,趁著朱祁鎮年幼不能治政,開始瘋狂竊取權柄,不但定下了文華殿議事的規矩,而且還讓內閣重新凝聚出了相權,可以說是給後續這些士紳縉紳開了一個好頭!

“湯昊!你放肆!”楊廷和陡然怒斥道。

他不得不開口,因為三楊是內閣的老祖宗,沒有三楊就沒有內閣,更沒有如今的內閣首輔之說。

換句話說,楊廷和不管怎麼樣,都要維護三楊。

他們這些繼承了先輩餘蔭的後人,可不能眼睜睜地看著三楊老祖宗被一個武勳羞辱。

“放肆?本侯一向放肆慣了!”

湯昊也急眼了,他今日就是要重建五府,誰都攔不住!

“你們喜歡喊祖宗成法!”

“本侯將太祖高皇帝的祖宗成法講得明明白白的,有什麼問題?”

“兵部可調兵但不能統兵,五府可統兵卻無調兵之權,再者兵部無權過問五軍都督府各事務,祖製五軍府外人不得預聞,這就是太祖高皇帝的祖宗成法!”

“現在,本侯再問你們一次,這太祖高皇帝的祖宗成法,你們認還是不認?!”

同樣的局麵,再次出現。

認還是不認?

必須認!

但也不能認!

太祖高皇帝的話,沒人敢反駁,不然就是忤逆犯上!

但是,一旦認了,那兵部就會失去一大半權柄,而武將勳貴則憑借五軍都督府死灰複燃,所以不能認!

可是這一次,中山侯態度強硬,而文臣縉紳掌控的權勢也早已不如當年了。

朝堂六部裡麵,戶部已經被徹底分割了出去,焦芳這個卑劣小人完全倒向了皇帝陛下。

而禮部尚書則是成了興王朱祐杬,一直遊離在文臣縉紳之外。

自此文臣縉紳還算掌控的,就隻有吏部、兵部、刑部和工部。

但是不排除這些部寺監的最高長官,比如王鏊、費宏等人又是忠君愛國的正直之士,根本不會卷入什麼朝堂爭鬥或者與他人結黨營私。

現如今的大明王朝,早就不是文臣縉紳的一言堂了啊!

當中山侯再次出言,想要奪回五軍都督府的權柄。

這一次,無人能抵擋了。

楊一清深吸了一口氣,看向湯昊,問出了當年同樣的問題。

“中山侯,就算將五府的職權從兵部割裂出來還給五府,你敢接嗎?”

事實上,楊一清是想提醒湯昊,不要莽撞行事,否則局勢會有徹底崩壞之患。

但是這一次,湯昊卻是挺直了腰板,朗聲喝道:“有何不敢?”

現在,他當然有資格說出這句話!

武將勳貴早已不是當初的武將勳貴了,除卻湯昊背後的武勳舊團體不談,至少他們也可以給予錢糧支持,光是馬永、鄧伯顏、仇鉞等十名武勳,再加上九邊軍鎮的總兵官,就足以支撐起五軍都督府了。

九邊軍鎮的總兵參將,他們自然是支持五府重建的,或者說巴不得如此。

因為五府重新掌權,那麼武將勳貴的晉升與指揮,則是在武勳自己手中,而不是被限製在文臣縉紳手中,這就是五府重建的意義所在!

晉升調遣全在文臣縉紳手中,武將勳貴焉有不廢亡的道理?

當然,重建五府隻是第一步,想要確保武勳不會再次衰亡,最好的辦法就是如同文臣縉紳的科舉一樣,為他們找到一條傳承之路!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