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在不得已之下,他還是會做出傷害無辜,破壞洪荒的決定。
有句話叫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雖然並不準確,可也能夠解釋一些玄源的心態。
達則兼濟天下玄源可以做到,可窮則獨善其身玄源就未必了。
不然玄源之前在最終決戰的舉動就應該是不勸解東方聯盟的最終決定,但是自己不參與最終在洪荒世界之中的決戰。
而玄源顯然不會這樣做。
在這一點上,玄源更加的自私。
至於玄源的公心在什麼時候能夠體現得更多?
那是在自己付出的代價並不大的時候。
比方說付出一些星辰聖水,積攢的靈植,恢複一方生態。
這能夠說玄源沒有公心嗎?
難道玄源不無私嗎?
和很多洪荒世界的修士相比,玄源依舊很無私了。
不說現在玄源不缺星辰聖水。
當年剛剛出世沒多久的玄源,星辰聖水對於他來說依然是件珍貴的東西的時候,他不也無私的將其撒向大地?
所以說,玄源對於“公”和“私”劃分的標準同樣是自私的。
對於“利”的優先級的劃分同樣如此。
從“私”到“公”,玄源的選擇應該是自己、眾生、天下這麼一個順序。
如果更加籠統的話,玄源的處事原則應該是利自己、利眾生、利天下。
這是一個由“私”到“公”的排序,也是玄源內心的真實寫照。
看著很自私,其實玄源的
.
道德標準已經不低了。
至少他還能夠在某些情況下做到利眾生、利天下。
恐怕無論是前世,還是現在的洪荒世界,能夠做到這樣的都算是有道德了。
所以說,玄源並不需要讓自己的思想體係貫穿自己的所有選擇。
隻需要反過來,自己的所有選擇都不要違背自己的思想體係就足夠了。
這兩者隻是換個順序,可卻是天翻地覆的變化。
或許前者是最終追求,可後者才是擺在玄源麵前的,需要玄源做到的點。
一個是對玄源行動的絕對約束,一個則是對玄源要求的下限。
是啊,所謂的思想體係,不就是找出一個自己對自己要求的下限,時刻能夠保證自己不觸碰自己的下限,不觸碰自己的原則就足以。
玄源的思想體係就是他的行動原則的下限。
所以,玄源的思想體係的下限就是利自己,這是他選擇的核心。
充其量也就是在不想著利自己的時候,做到利眾生和利天下的時候就已經足夠了,頂多損壞自己的一小部分利益。
而他思想體係的上限就是利眾生、利天下。
這個所謂的上限,並非是需要玄源有一天的道德標準能夠做到舍棄自己,做到利眾生和利天下。
而是有一天玄源能夠做到無論如何都能利自己,並且做到利眾生、利天下。
看似拗口,其實不然。
儒家也有所謂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而平天下就是儒家的終極目標。
看似徐徐漸進,是一個修行的遞進過程,其實越往後優先級越高。
而玄源則不同,他的選擇之中優先級最高的永遠都是利自己,當他能夠擁有做到利自己之後,才會選擇利眾生、利天下。
至於如何做到永遠利自
己?
那就是孔子所說的從心所欲不逾矩。
處在這種狀態下的玄源,自然能夠廣發慈悲心,惠及天下和眾生。
當然了,後者是玄源在思想上的最終追求,並非是現階段的追求。
其實推演到這裡,玄源已經明白自己之後在思想體係上的修行和追求。
或許證道混元,隻需要玄源做到自己的思想體係的下限,而證道混元之後才會開始去考慮所謂的上限。
這個發現對於玄源來說也算是意外之喜,哪怕其中的猜測所占的成分更多。
想到這,玄源對於自己的思想體係已經有了大致的認知。
相比起孔子的“仁”、孟子的“義”來說,玄源的思想體係顯得格外的自私。
不過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玄源的思想體係,才是符合人的本性的思想體係。
畢竟想要做到“仁”和“義”,或許隻有思想上的聖人才可以做到。
玄源前世不過是一介凡人,這一世也隻是一個追求大道的先天神魔。
作為凡人有限度的善,對於前世的凡人世界來說,所有人如果都能夠做到,那地球已經是天堂了。
而處在洪荒世界,追求大道的先天神魔能夠擁有一定的善,同樣已經是普通生靈心目中的天堂了。
所以說,如果按照思想上的聖人的標準,玄源遠遠不夠。
可如果把玄源當初一個普通人,那他做得已經足夠了。
玄源對於自己的定位,從來都不是思想上的聖人。
而是一個活血有肉的,有**、有情緒的人。
這也是他的真正的本性,平凡人的本性。
自私,可又不那麼自私。
有善心,可又沒有泛濫的善心。
這不就是在紅塵之中苦苦掙紮的大部分人的心理嗎?
前世紅塵之中為掙紮的凡人是如此。
今生洪荒世界之中苦苦追尋大道的修士也是如此。
從這個角度來說,玄源始終還是玄源自己。
無論前世今生,他們的本性依舊沒有太大的變化。
這貫穿兩世的本性,才是玄源真正的自我。
如果不是玄源早就道心通透,明悟真我。
說不得還會喊一句:“今日方知我是我!”
(PS:艱難的一章,可能並不完美,不過這也是我心中的玄源。
從他一路走來的選擇來看,他一直都是一個平凡人的心態,哪怕修為再高也是如此。之所以是平凡,並非是他真的平凡,而是他的本性平凡,就如同芸芸眾生一樣。
之前所說的實力越強,責任越大。也沒有超出這個範疇,同樣也是玄源的真實想法之一,隻要儘力即可,也就是利眾生、利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