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直線加速時,秦川的車身周圍出現了一道細線。
這道細線是憑空出現在空氣中的,且就在定風翼旁邊。
對此,小張有些驚奇,但也並未感到意外,風刀就是定風翼切割空氣產生的割裂。
俗稱把空氣切開了,當一個有棱有角的東西在空氣中運行足夠快的時候,他周圍會出現肉眼勉強能看到的氣流,這就是秦川目前賽車產生的現象。
定風翼曲線過大,導致賽車加速割裂開了空氣。
車身平穩減速,然後入彎。
秦川感受了一下賽車,並未感覺到車子比平時平穩多少。
俗稱就是沒感覺到變化。
這讓秦川略微有些驚奇,說實話比平時抖一些,或者更好一些他都能接受,唯獨這個沒變化讓他感到納悶。
原因無他,之前的套件他是測試過的,明顯感受到了區彆,這套是之前的升級版,沒道理一點他反而感覺不出來車子變了。
技師換錯了?不應該啊。
賽車下傾角入彎,秦川的膝蓋貼近地麵,賽車飛快通過。
一號彎是右轉U型彎角,出彎後秦川一個翻身轉入二號彎,二號彎是個左彎,同時也是大角度發卡彎。
一號彎右轉U型彎,二號彎則是左轉U型彎。
兩個彎道長相幾乎一樣,但方向卻完全相反。
入彎之後秦川再度感受,依然是沒察覺出賽車的變化。
這台車給秦川的感覺就像是他在T國騎得一樣,沒升級過一般。
壓下心頭的思緒,秦川快速操控賽車繼續刷圈,一兩個彎道沒有變化並不能代表一圈下來都沒有變化。
一練,秦川第一波一共刷了十圈,在十圈之後,秦川總算是感覺到了差異。
圈速他目前沒辦法對比,但是輪胎損耗他明顯感覺變少了。
主要是前胎,他明顯感覺前胎的磨損變少了。
眼下他的輪胎餘量完全不符合十圈比賽後的情形。
這十圈他在全速推,可沒有留有餘力,但輪胎依舊要比他設想的剩餘的多。
車手對輪胎是極為敏感的,秦川一下子就感覺到了不同。
“你是說前輪抓地力表現的比平時的好?”
回到p房裡聽到秦川的反饋,斯通納三人也有些發懵。
沒變化這一點就挺奇怪的了,更彆提還能減少輪胎的磨損。
減少輪胎磨損其實一直是車隊最難做到的事情,因為在正賽裡這一點節省出來的輪胎甚至比圈速快還要重要,按理來說工程師設計的時候應該沒考慮到這個問題。
這是陰差陽錯碰到了?
對此佩德羅薩也很難理解,工廠來的急,他也沒有私底下測試,在秦川這是頭一次上車。
他沒測過就代表秦川是第一個實驗的。
出於可能是感知上的錯誤,秦川最終決定取下套件再跑一節。
很快,秦川就第二次出p,這一次秦川沒有用新的定風翼,而是用了T國站一模一樣的。
也就是沒改車的狀態。
上場之後秦川依舊全力推圈速,沒有節省輪胎。
為了更好的對比秦川還專門換了一套新胎。
一直跑到一練結束,最終約翰通過數據分析看出的確有這方麵的效果。
在前輪的消耗上要比之前節省了大概二十分之一,十圈能多節省出半圈的輪胎餘量。
雖然圈速沒有提升,但這個效果已經很恐怖了。
對此賓得也展開了測試,奇怪的是賓得並未察覺出這一點,相反,他很不適應這款定風翼。
對此,約翰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隻能說二者的風格不同,所以才會出現這種現象。
這在圍場內算是正常的,一個車隊的車手也不可能都用一款套件,車隊會給出多種方案。
賓得很快就選中了一款秦川不是很適應的定風翼,秦川不適應,?他卻能跑出更快的圈速。
當然,此刻一號車手和二號彎車手的差彆就彰顯出來了,KTM內部是以秦川為主力研發賽車的,賓得隻能兼容。
一練結束,二練秦川依舊采用這套定風翼。
這套定風翼對圈速的提升沒有,但對正賽和衝刺賽的提升那完全是質一般的飛躍,不要小瞧這二十分之一的輪胎節省,在關鍵時刻非常有用。
一二練跑完,秦川定榜第三,穩穩的進入一組。
中午秦川看了一眼二練的回放,對於回放畫麵秦川的重點都在杜卡迪身上,尤其是佩科的賽車。
他在觀察佩科賽車的升級,不過他和蔚然一樣,同樣沒看出些什麼。
練習賽大家都沒有儘全力,所以想要憑借圈速根本沒辦法來推測佩科的車到底提升了多少。
隻能等下午的排位賽才能有機會觀察。
....................................................
下午。
排位賽開啟。
今天的排位賽非比尋常,第二節排位賽剛剛開啟,佩科,馬丁,秦川三人立馬就進入到了白熱化的拚刺刀環節。
“佩科這邊率先刷出場上最快,1份43秒116。”
“秦川這邊做出1分43秒229來到全場第二!”
“馬來站也是杜卡迪絕對強勢的賽道之一,但秦川在這裡也同樣不弱,本年度世界冠軍對戰前世界冠軍。”
“本站馬來站的杆位到底會屬於誰讓我們拭目以待。”
場上,秦川雙手握住車把,死死的抑製住賽車的抖動,rc16在一號彎極限刹車,這一次秦川又拚了一次刹車點。
一區段的段速再度提升。
馬來和T國一樣,也有兩條大直線,杜卡迪在這裡的優勢隻比T國多而不會少。
“秦川這圈做到了1分43秒103!破掉了佩科的記錄直接來到杆位!”
“佩科這一圈還在發力,馬丁這邊也來了!”
“馬丁1分42秒994,他擠掉了秦川來到了榜首,馬丁是第一個做出1分42開頭的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