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典型的科學銷售,比拍腦袋決策強得多,孫祖傑對此樂觀其成,指示資訊部成立一個專門機構嘗試這樣的模擬,電器可以,其他產品是不是也同樣可以,到時候甚至可以為國內的企業提供這樣的服務,也是一門不錯的生意。
與電器市場變化多端,慘烈的價格大戰一觸即發相似,華國汽車汽車市場這兩年同樣風雲突變,國際汽車巨頭先後登陸,而與此同時新生力量也開始崛起,原因就是當初製定的發展規劃起了作用。
華國汽車產品發展規劃確定的一強三大三小原則,到了93年,六個有資格合資的企業全部已經完成了合資。
長汽最後選擇了豐田,而沒有選擇美係造車企業,這也是情理之中的選擇,兩家的關係很好,80年代豐田瞧不起長汽,但是現在也隻能捏著鼻子跟他們合資了,要不然連華國的大門都進不來;
也許等一段時間,華國會放開新的名額,但是早一步、晚一步能一樣嗎,看看現在的大眾,就知道早來華國的好處了。
這樣一來,最後一個名額中汽則隻能留給美帝,美帝當然不喜歡藏在大山深處的中汽,可是沒有辦法呀,名額有限,愛來不來,最後通用咬牙答應了華國的條件,搶先完成了合資。
所以此時中汽的日子還是比較好過的,與華投蘇俄共同投資搞了三年的重車廠主體工程已經完工,而進口零部件組建的幾款重車已經銷售了一年多,lǎo máo子的重車厚實耐操,價格便宜,所以囊中羞澀的華國企業非常歡迎。
這樣一來,中汽就擁有了完整的商用車和特種車生產線,輕型和重型汽車都有涉及,要是能儘快搞定轎車的合資,那就更好了。
但是中汽也有一個超級dà má煩,現在這重車廠的外資方到底是哪一家?當初協議簽署的是蘇俄,蘇俄完蛋後,在國家上代替蘇俄地位的是大毛,問題是重車廠用的設備專家都是從白毛那邊過來的。
蘇俄分家之後,大毛和白毛為了這個重車廠就開始吵架了,兩家都認為自己應該繼承這家重車廠的股份。
大毛和白毛都看到了華國市場的巨大潛力,兩家誰都不讓,吵吵了大半年,也沒一個結果,不過幾方的態度都很堅定,這個重車廠一定要辦下去,所以兩家吵歸吵,但是合資廠的合作一直沒有落下。
而就在這段時間,華國人靜悄悄的從蘇俄專家那裡學到了不少技術,你們吵吧,吵得越久越好,你們的精力放在這方麵,我們就可以做彆的事情了。
隻不過六大合資廠定下來之後,也有不少的麻煩,首先第一個說no的就是擁有悠久曆史,曾經在汽車發展史上寫下濃墨重彩一筆的福特汽車,此時竟然來不了華國,這是驕傲的福特無論如何也不能接受的。
所以兩國最惠國貿易談判的時候,老美就加入了華國汽車工業開放的問題,這隻允許六家合資廠三大三小的戰略瞎扯淡,憑什麼呀,我們的福特也要進來。
另外華國人還要加上強製技術轉讓的條款也不能接受,我們要自由自在的進來。隻不過這幾年華國人當然也不傻,這幾年合資談判也得到了不少技術,雖然關鍵技術拿不到,但大大小小的造車廠總體技術水平也提高了不少。
而作為技術談判方的汽車總公司既得了實惠,又有麵子,技術換市場戰略,在此時可以說執行的相當完美,華國當然不願意改變既有的政策。
所以華國人對此堅決不讓步,這樣吵吵了一段時間,華國人就提出他們對高盧人很不滿意,要不我們趕走高盧人,然後讓你們合資。
不過你們的技術轉讓還是要給得,總不能為你們破例吧。還有一點你們那個兼並了amc的克萊斯勒也得努努力,把更多的零配件轉移到華國生產。
見有縫可鑽,美帝最後無奈也讓了一步,沒辦法先進來再說,要不然這麼拖下去市場機會就丟了。
所以就在1993年初,華國對合資企業提出了國產化指標,目標直接指向北汽和廣汽,克萊斯勒早有準備立刻開始響應,而標緻的反應就明顯遲鈍了。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