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盧人小算盤打得精明,搞了兩個落後車型過來,到了93年已經賣不動了,甚至需要市長親自做宣傳。
最讓人無語的是,他們完成控製了合資公司,華方毫無話語權,不管合資公司經營如何,高盧人持續不斷的以高價進口整車配件,然後在國內組建銷售。
明明產量隻有兩萬輛不到,他們非要堅持購買三萬套配件,這樣就造成了極大的浪費和庫存。
在整個合資過程中,華國人啥都沒有學到,所以不僅僅中樞非常惱火,就算廣南地方也氣得半死。
廣汽標誌不要說跟華夏汽車相比,就是跟大眾汽車相比也不行呀,後者國產化率此時已經超過了86%,而廣汽標誌的國產化率不過50%,而其中還有無數水分,嚴格算起來40%都沒有。
市場換技術,不僅僅技術一點沒有學到,市場也快不行了,最關鍵的是,高盧人吃得肥肥的,合資公司竟然在虧錢。
再聯繫到國際上高盧人不上道,加上孫祖傑出主意搗亂,中樞就起了心思了。而廣汽則是早就想踢走標誌,轉而學習上汽大眾模式跟福特合資,最起碼這樣做,能有一半的話語權,現在這種合資實在太憋屈了。
所以中樞決策定下來之後,海關立刻對申報的標誌cKD配件徵收高額的整車進口關稅,而此時為了保護華國本土汽車工業,整車進口關稅在200%以上。
緊接著華國稅務機關以逃稅的名義開始核查合資公司的賬目,最主要就是要弄清楚這些年標誌cKD件的賬目到底有多少水分,華方對此一直都沒有核實過,此時反正也不準備再跟高盧人合作了,那就好好查一查。
兩件事同時發生,廣汽標誌隻得停產,因為按照整車進口關稅操作,合資公司賣一輛車虧一輛車,這種情況下還生產什麼。
當然為了避免被海外媒體造謠,在進行稅務核查時,廣南的海關和國稅、地稅部門聯合召開了中外記者招待會,進行了一番澄清,為此華方還召見了高盧的駐華商務參讚進行解釋,不過改革開放的大方針有問題,是高盧人吃相太難看了。
之所以華國人動用了稅務機關,也是因為想用廣汽標誌作為例子,教育一下國內的合資公司,吃相好看點,華國人不是傻子。
在這一年,華國的一份報紙曾經登載過一篇文章叫作《怪哉,長期虧損還合作愉快》,報道中公開了一個讓華國非常惱火的事情,廣南一千多家中外合資企業的所得稅彙總,發現虧損的就有一半。
而沿海各省的情況也大致相同,約有一半的合資公司出現虧損,很顯然外方投資人通過價格轉移利潤或者虛列開支的方式,侵蝕華方利益,逃避稅收,形成賬麵虧損。有的企業更是連續七八年虧損,可是生產規模卻不斷擴大。
之所以這樣的報道能夠出爐,警告的意思非常明顯,華國稅務機關此時再用高盧雄雞殺雞儆猴,相信外資企業一定會老實不少。
隻不過這樣一來,廣汽和標誌的合資就進行不下去了,所以就在稅務核查得到一大批證據後,華方正式提出提前結束合資的要求,理虧的高盧方麵則隻能無奈的認可了。
而廣汽一方麵與高盧談判提前結束合資,另一方麵汽車總公司的負責人則開始了與福特汽車的正式接觸,至此這一次騰籠換鳥算是成功了一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