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對於這六家合資汽車,孫祖傑看得並不重,他真正在意的是那些隻能在各省生產銷售的各類本土轎車廠商。
當初製定汽車發展戰略時,孫祖傑的提案看上去是在妥協,但事實上他埋了一個大伏筆,這些本土轎車才是真正代表著未來,雖然這些轎車隻能在本省上牌照,而不能在外省銷售。
但是華國製定的很多政策不會太長久,總能被找到這樣那樣的空子,這個政策就是這樣。
隨著這個口子一開,八十年代中後期到九十年代初,華國誕生了三十多家大大小小的整車廠,此時寶馬一代的技術已經完全擴散,這樣隻需要有一條組裝線,就可以賺錢。
所以此時各種各樣的寶馬一代的改裝轎車橫空出世,雖然這幾年淘汰了一批粗製濫造的企業,但是到了93年,還是有二十多家整車廠活了下來,當然這中間有好些家已經更換了主人,而其中甚至有幾家民營造車企業。
因為曆史改變的關係,這20多家企業,孫祖傑真正認識的並不多,不過他驚喜的看到當年看過的小老弟衛紅勝竟然拉起了一家整車廠,一年的產量也有兩萬輛。
此時這二十多家造車企業的發展在80年代要強了不少,他們已經完全吃透了寶馬一代技術,雖然做不到華夏汽車那樣自己設計一輛新車,但是他們可以不斷改進,也可以進行模仿,而大量走私進口的倭國轎車就是他們學習的模版。
模仿暢銷汽車的外型,從各地配件廠拿到配件,再配上八十年代引進的一款倭國發動機,與按照國際標準操作的七大廠相比,質量確實不怎麼樣,但是相比於市場主流的價格要便宜不少,儘管這樣,這些地方車廠還是有相當不錯的利潤。
汽車公司的產值往往都很高,年產值破億都是很小的車廠,所以這20多家地方整車廠都是各地的寶貝疙瘩。地方上甚至採用地方保護的方式讓他們發展壯大,同時他們生產的轎車也不斷通過種種方式流在其他省份。
這樣一來七家整車製造企業當然不乾了,所以一場大洗牌正在醞釀中。由汽車總公司牽頭,七大廠聯手提出了一個整頓造車企業的提案,不能讓地方這麼亂造車了,這樣浪費太大了。
孫祖傑此時手裡已經有了提案,作為主要受益人,他也不好說什麼,他也明白這二十多家造車企業確實需要整合,堂堂美帝才三家造車廠,華國搞了快三十家,而且產量隻有人家的一小半,確實不太合適。
但是目前這種混亂的局麵,華投係卻是大贏家之一,因為這二十多家造車企業基本上都是從寶馬一代起家的,那麼他們的發展過程就必然與華汽的供應鏈有這樣那樣的密切聯繫。
這二十多家地方車廠的發展壯大,也同樣把華汽的供應鏈做大了,在華夏汽車整車銷售數字上不去,利潤下降的情況下,華投在各地的配件企業投資卻賺了不少錢。所謂東方不亮,西方亮,孫祖傑對現在的混亂局麵還是挺滿意的。
所以他準備對提案進行一番修改,比如其中關鍵一條國際上一條整車生產線需要十五萬輛才可以贏利,所以要強製各家車廠儘快把產量提高上來,孫祖傑就表示異議。
人家一年賣一兩萬輛車還不是過得好好的,你憑什麼說人家沒賺錢,要是不賺錢早就關門了,所以他建議改為五萬輛,這樣有一個緩衝的空間。
孫祖傑當然明白提案的意思,但是這些地方車廠才代表著未來,不能聽憑七大任性亂來,儘管華投是最主要的受益者也不行,因為他現在已經進入了中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