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聯的核心包括三塊一塊是三菱住友三井等大財團,主要生產和各門類基礎原料和先進技術。
我們看到的具體商品其實就是這些基礎原料和先進技術的排列組合。這些基礎原料和先進技術之間的關係受地球上存在的資源和物理規律限製,在統計上有一定比例關係,是可以計劃和預測的,所以用計劃經濟比市場經濟更加有效。
隻是這部分雖然是其他附屬經濟的根,但因為要為長期戰略負責,其實是賠錢的。
政府是另一塊,因為基礎原料和技術的大財團賠錢,政府就要想辦法把帳做平。大財團的虧損實在抹不平了,就乾脆**裸地上行政乾預,如改革稅製,或乾脆印錢發給大財團的銀行。
還有一塊是學界,如大型的國立研究所和大學。必須彙集頂尖人才,製造研究環境。
頂尖人才的發財心不重,隻要過得穩定舒適就可以了,也不攀比,真正出成果的人並不指望分發股權,也不用重獎刺激,大鍋飯也無所謂。他們需要的隻是自由的工作環境。
產經聯以技術為中心,大量先進的基礎原料和先進技術,下遊的企業就去想辦法去排列組合它們,就成為具體的商品,去賣錢。如果有什麼新要求,反饋給產經聯,產經聯再組織人手攻關。
孫祖傑對倭國崛起和產經聯的描寫在後世是司空見慣,但是在這個時代,才是真正的晴空霹靂,它真正照亮了華國未來怎麼走。
事實上看完了倭國篇,高層立刻就明白了孫祖傑搞得華投,未來發展的方向就是一個典型的大財團。原來他東一榔頭西一棒子,都有自己的籌劃。
財團的核心是銀行,目前華投港島還沒有,但是孫祖傑憑借著他出色的賺錢能力暫時充當了這個角色,而華投和禾氏國際正在培養相關的人才,估計他早已經有了這個計劃,隻是缺少一個時機。
而華投的上遊機構比如華投研究所,歐派電子的研發部等等都是花錢的大戶,負責通過研發提升基乾工業。
華投同樣有一些下遊的公司,比如天翼集團,比如浣熊食品,比如歐派電子的各個事業部都在負責賺錢,負責國內外的競爭。
甚至於華投還有自己的研究機構,比如華投養的一大堆律師,可以法律風險的報告,另外孫祖傑本身就是最頂尖的研究人才。
所以楊老想起了倭國篇,就不由得啞然失笑。他原來還擔心這個孩子不願意走仕途,未來沒有太大的發展,實在浪費了他這一身才乾。
可是從他對華投的苦心經營來看,這哪裡是沒有發展,而是太有發展了。
要是華投真的按照孫祖傑的想法,搞成了一個大財團,那麼孫祖傑在華國經濟界的地位就是前幾號,甚至是數一數二的存在。
那麼要不要支持他的想法呢,當然支持,華國建國三十多年了,到目前為止,還有比華投搞得更好的公司嗎
天翼集團已經成為了整個高層的驕傲,這是華國曆史上第一個具有真正國際競爭力的高科技公司,表明華國不僅僅是在追趕西方,而且某種意義上在引導著科技的進步。
另外還有cr,無刷電機,二步發酵法,等等,孫祖傑已經做出了太多的貢獻。
事實已經擺在眼前,由不得他們不相信,孫祖傑的成功也是華國的成功,他們是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