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由於外貿部門的催促,華裕集團在九十年代開始了第一次海外拓展,但是剛剛走出國門的華裕還非常稚嫩,失敗的項目多,成功的項目少。
與俄羅斯合作的晶片廠,不僅受困於當地多變的政局環境,雙方的工作習性及思維方式也幾乎全無合拍之處。
反反覆複一年多,項目幾乎沒有進展,而這邊,當年的小兄弟華投兩條六英寸線已經完工,新的兩條八英寸晶片生產線也開始破土動工。
與此同時,華裕在倭國,美帝的子公司寸步難行,業務開展一遍空白,甚至於華裕在倭國,反而陷入了當地“hēi shè huì”的騙局。
所以在這一次視察時,孫祖傑就提出了這兩點,他認為華裕集團也需要轉型,針對多元化發展帶來的機構臃腫和財務混亂做出整頓,對全集團的債權、債務、投資項目、財產實物等資產數據進行了摸底,開始向自己動刀。
孫祖傑認為華裕集團的在港業務要做大做強,要在在港島民生行業立住足、站住腳,在這一塊如果有合適的機會,就要大膽投入,就算虧本也是值得的。
而對於這一次盲目的國際化,孫祖傑的說法是關閉,全部關閉,趁著你們還有錢,等你沒有錢了,你關它都關不了。
孫祖傑在座談時,還自揭家醜,“華投這些年算是發展的很好,甚至被中樞當作發展的典型,但是華投信託的事情表明我們對於一級子公司的管理都有些失控。
華投如此,華信、光大都是如此,所以才有這一次光大信託危機的爆發,同樣作為多元化發展的典型華裕,這樣的問題我相信也非常突出。
所以這一次來港視察,我對大家夥就一個要求,未雨綢繆,修好內功,要防範於未燃。
企業經營者,任何時候都應該有憂患意識,要是市場形勢發生了突變,我們的產品賣不動了,我們的生意夥伴不進貨了,我們還可以支撐多久,我們的資金能不能支撐到我們成功轉型。
我也不瞞大家,華投現在正在進行整頓,我和任總對華投的未來發展定位是投資加實業,我們的投資以海外高新產業和初級的礦產資源為主,而實業方麵,我們將以半導體產業為核心,串聯起航空、汽車、造船、電力電器、重工等行業。
華投即將準備啟動規模空前的乾線飛機製造計劃,所以必須有所為,有所不為。我準備將蘇東的國際貿易板塊相關的企業和子公司分拆出去。這一次過來,我也準備和諸位商量一下,華裕願不願意收購華投的這一塊業務,將你們的貿易板塊做大做強。”
孫祖傑話音剛落,華裕的寧總隻覺得呼吸一窒,因為控製著蘇東貿易的華投貿易板塊這些年的發展實在太誘人了。
華投這些年對於華裕的趕超,根本原因就是八十年代這兩家企業在八十年代的發展思路不同。
八十年代,在華裕華信光大等企業響應國家號召,不斷在港島攻城拔寨的同時,華投卻將金融投機的龐大收益放在了國內實業發展,迅速建立起電子和汽車兩大核心產業。
藉助這十幾年華國經濟的迅猛發展,華投迅速超過了華裕華信,原因就是八十年代華投花大本錢搞得汽車電器等領域實在太賺錢了。
相比於處於產業鏈低端的華裕,華投旗下企業的技術水準更高,瞄準的又是國家的產業空白,自然可以攫取到更高的利潤。而除此之外,華投在金融投機和蘇東貿易上也賺到了遠超華裕的利潤。
華投迅速趕超之後,華裕這才如夢方醒,也開始加大在國內的投資,但是他們看到了,彆人也同樣看到了,所以作為後來者的他們事實上相當憋屈。
現在孫祖傑為了造飛機,竟然捨得把幾根柱子之一的華投貿易賣出去,那麼華裕就算再苦再累也要接盤。
儘管到了94年,蘇東貿易的利潤率開始下降,但是這畢竟是一塊不成熟的市場,利潤率還是比較高的,這一塊總比成熟的歐美市場要好。
但是華裕現在雖然家業大,但是攤子也大,他們手裡的現錢畢竟有限,所以怎麼買下來確實是一個大問題,孫祖傑笑著說道,“你們在港島的上市公司完全可以增發股份嘛,要是資金不夠,就拉上彆人,我相信感興趣的人肯定不少!”
孫祖傑之所以要賣掉華投貿易,就是因為現在蘇東貿易已經差不多到了頂點,現在賣出去折現可以獲得最大的利潤,那還留著乾什麼,以這幾年的利潤,賣出幾十億港幣是最起碼的,這樣一來,造飛機起步的資金不就有了嗎?
而對華裕來說,買下華投貿易對於他們補充自己的貿易網意義重大,所以孫祖傑相信華裕一定會接下他的好意,果然從寧總的表情中,孫祖傑就知道事情差不多成了。,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