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萬。"
"又糊了。"
楊喜抖抖錢袋子,一臉欲哭無淚,望了望贏長生,說道:"太子可否預支下月俸祿?"
“以你今日的賭運,不可。”
這時,夫人身邊侍女早已躍躍欲試,將楊喜頂下來之後,立馬就進入狀態。
幾輪下來,從晌午到夕陽西斜。
楊奮被夫人的另一個侍從頂替下來,他同樣拎著乾癟的錢袋,黯然離場。
就目前而言,隻剩家底比較肥的贏長生還能再堅持下去。
麻將打到此時,夫人終於輸了一把,便開口說道:"罷了,今天就到此為止,卯兔,將所贏錢財,稍後退還給楊家二位公子。"
"諾。"
夫人隨後又吩咐另一個侍從,去取些熱水來烹茶。
嬴長生心知夫人此舉何意,也屏退兩個宮女到門外等候。
不等夫人開口,嬴長生率先喚道:“您可是祖母?"
……
這夫人看著嬴長生,沒有回答他的問題,而是講起了一段往事。
秦王政二十二年。
當時秦國橫掃六國,勢如破竹,先後滅亡韓、趙、魏三國,並數次擊敗楚軍。
燕王喜逃亡被李信抓住後,嬴政打算攻滅楚國,完成統一大業。
嬴政認為李信十分勇猛果斷,便問李信:"寡人欲一鼓作氣滅楚,將軍以為,需多少兵馬?”
李信答曰:“最多不過二十萬兵馬。”
嬴政又問王翦。
王翦表示非得六十萬兵馬不可。
嬴政輕輕搖了搖頭:"王將軍老矣!”
於是,派李信和蒙恬率軍二十萬大軍攻打楚國。
王翦因嬴政不采納他的意見,生了一肚子悶氣,就托病回到老家養老。
而後,李信為主將,蒙恬為副將,兵分兩路,打得楚軍節節敗退。
然而,坐守郢陳的秦國大臣昌平君羋啟,卻在這個關鍵時刻背叛了秦國。
以其楚國公子身份在秦軍後方反秦,郢陳附近原楚地的百姓和原韓國的百姓紛紛響應。
後方變故,李信不得不調轉方向去進攻郢陳,遂率領部隊西進,要跟蒙恬在城父會師。
楚國大將項燕,率楚軍尾隨跟蹤追擊李信軍隊,連續三天三夜不曾停歇,打得李信的部隊丟盔卸甲。
還攻入兩座軍營,殺死諸多都尉,李信軍大敗而逃。
嬴政得知秦軍大敗,大為震怒。又後悔當初沒有聽王翦的話。
於是,便親身前往頻陽,請求王老將軍出山。
最終,王翦領六十萬大軍,於項燕僵持一年,最後消滅了楚軍,斬殺項燕於新。
後來又俘虜楚王負芻,徹底滅了楚國。
而造成李信兵敗的罪魁禍首,正是嬴政的老丈人,昌平君羋啟。
若不是羋啟突然叛變,大秦也不會折損二十萬將士。
因此,也同樣連累了扶蘇的生母,羋華。
"父親叛變,我也躲不了被牽連,當時群臣百官都在上諫陛下,要我羋氏一族為二十萬將士償命。”
贏長生聽羋華講到這裡,頓時好奇心大作,不禁問道:“那為何先帝最終沒賜死祖母?"
羋華擦去眼角淚珠,繼續說道:“先帝最終還是心軟,沒將我賜死,為了給群臣一個交代,便命令黑龍衛暗中做了手腳,找了個模樣與我相似的可憐女子,替我擋下這條命。
後來,黑龍衛將我帶到櫟陽關押,這一呆就是二十年!再後來陛下前來見我,並與我約定,此生不能再見扶蘇。"
聽到這裡,嬴長生急了:"那豈不是說,祖母不能以太後的身份出現?”
羋華歎了口氣,說道:“是何身份不重要,隻要你們父子安好,我此生亦無憾!”
贏長生聞言,即便他靈魂不是真正的嬴長生,但畢竟融合了原主的魂魄,自然有些感同身受,不自覺將手伸過去,與羋華緊緊相握。
片刻後,贏長生便跟她闡述了家裡情況,免得以後羋華問起,又徒生悲傷。
羋華扶著嬴長生臉龐,泣聲道:"我的孫兒,長得跟扶蘇兒時一樣。
可憐我兒,我離開他的時候,也似你這般年紀,早早便沒了娘,也不知這老天爺,為何要如此捉弄我家子孫?”
嬴長生站起身來,伏在羋華身前,鄭重地說道:"祖母,跟我走吧,既然不能和父皇相見,那便由長生代替父皇,償還這二十年的孝道,也讓孫兒陪您走完這後半生。”
"就依我乖孫之言。"
能與至親相認,還能知道史書上未曾記載的軼事,贏長生感到無比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