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林珩就要去府城參加鄉試。流連捺著氣兒生怕婆婆作妖。果然婆婆發話了,林珩去考試沒人伺候,宛兒一向穩重,不如把宛兒納了吧,……
流連頭都大了。
林珩拒絕了,毫不客氣。
林夫人天天找借囗把兒子叫來,林珩絕不獨自前往,總是攜流連的手同往。流連裝傻充楞盯著旁邊兒蠢蠢欲動的宛兒,宛兒臉皮再厚也做不出當流連的麵與林珩調情的事。
一計不成又生一計,宛兒奉命給林珩送東西,問題是林珩與流連形影不離——如今流連諸事不管,隻照料林珩的飲食起居,怎容她來噓寒問暖。
東邊兒院裡一次次作妖,老太爺終於不忍了。既然宛兒要出麵照顧林珩,那不妨考試一番,看看她到底合不合適。宛兒喜出望外,她見過流連的字和針線活計,知道自己穩贏。
第一試題,進府赴試應該帶些什麼東西。宛兒搦管疾書,真不是吹牛,宛兒的字秀麗端媚,跟流連的蛛爬體有相當大的區彆。
問題是宛兒沒出過門,跟兩世為人的流連如何比!她大概估摸衣食住行寫了一篇兒,看看流連還在低頭奮筆疾書,心裡有點兒慌,絞儘腦汁又補了一些茶壺茶碗。
流連寫的就詳細多了,筆墨被褥衣服用具路菜小泥爐以及木炭和一些應急藥品,乾薑、紅糖,每一樣都在後麵注明了數量和樣式。兩個答案放在一起,高下立現,流連預備的東西就算是錯過了宿頭也能對付幾天,偶爾淋雨受寒也能馬上煮點薑糖水喝了驅寒,林夫人無話可說。
第二項比做飯泡茶。宛兒哪做過這些,手忙腳亂地。流連不慌不忙地點火,用小折刀切了一點點臘肉煮進小銅鍋裡,又切了幾片薑,開鍋後掰了幾個乾燒餅進去,又扔了一把菜葉子,端下鍋順手燒了一壺水。沒有碗,三隻大大的小勺,三個人可以就著鍋吃。勺兒是流連早就預備好的,這樣就可以不用帶碗了。蔣姨娘拿起勺看了看,點頭道“這個好,倒是可以省出一大塊地方。”
老太爺拿勺兒嘗了嘗,雖不算十分好吃,但是連湯帶水的吃下去肯定舒服,路途中諸事將就,這就算不錯了,比宛兒的清水掛麵強了不知多少倍。宛兒勉強道就上菜就吃得下了,路上可以買些現成菜。蔣姨娘適時嗤地一聲笑了,並不多說什麼。宛兒臉都紅了——買得到彆的東西誰還肯吃白水掛麵?
宛兒不服氣,要比琴棋書畫,命人去拿她的琵琶,流連淡淡道我不會這個,這一局你贏了。宛兒得意洋洋地還要比棋藝,林珩冷冷道“我去赴考,哪有閒工夫對弈,不比也罷!”老太爺點點頭。
還要比書法,林珩黑了臉,冷哼道“一個女人,又不必與外人應酬唱和,字寫得好不好有什麼關係?就算有事一定要寫,我寫不成嗎?”宛兒瞠目結舌,無話反駁,又不能抬杠。
最後比畫,宛兒見過流連畫的樣子,就那麼回事兒,不比自己畫得好,因此宛兒信心滿滿能贏這一局。流連的針線營生拿不出手,自己的贏麵還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