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陵地宮的童男童女變成了小豬,皇帝的長生術大夢就這麼被打碎,刺激之下陷入昏迷,可急壞了外頭的幾撥人。
以貴妃和孟閣老為首的定王一派和以安王和成國公為首的敬王一派鬨得不可開交,而一直暗中推波助瀾的趙鴻慍卻站在了皇帝這一邊。
秋夢期已經向他傳達了蘇韻的話,如今內外兩個戰場,一旦內部達成一致,新皇登基,將會一致對外,內外戰爭也將會因此拉開。
此時敬王和定王兩人相互對峙,對蘇韻來說是一種極為有利的狀態,雙王相互消耗,根本無暇顧及到外邊形勢,也留給了她們更多的發展時間和空間。
越國正以北烏縣為中心,聯合南邊的荊州,在一點點蠶食著漢中一帶的土地和民心,雖然局勢大好,但仍需要時間進行鞏固,一旦操之過急容易給後方的管理留下隱患。
趙鴻慍知道自己必須要把握好這個度,讓二王當下這個狀態維持的時間儘量延長。
此次通靈大典發生了意外,因祭品是由七皇子定王負責,所有嫌疑都落在了定王的身上。
但明眼人知道,定王倚仗昊天星君為他撐腰,他不可能去破壞昊天星君辛辛苦苦籌備的大典,更重要的是,皇帝答應通靈大典結束就冊封他太子,他沒必要這麼做。
會這麼做且有能力這麼做的,就隻有敬王了。
可同樣的,知道是一回事,有證據證明又是另外一回事,隻要皇帝不醒,定王這頂衝撞的帽子就摘不掉,其處境可謂不妙。
不得不說,敬王的這招以退為進,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了他的目的。
但作為端水大師的趙鴻慍又怎麼可能敬王直接勝出。
作為皇帝寵臣,又有孟閣老這位內閣首輔在,二人一致咬定祭品在關入地宮之前一切無誤,昊天星君更出麵作證,無人能證明祭品是定王做的手腳。
於是內閣最後通過的決議是,因暫無實質性的證據證明祭品是定王換的,隻能就地將人禁足在其所居住的武德殿,不得動刑不得審訊,一切要等皇帝醒來再說。
隻要皇帝不死,太子或新君的人選一時之間也無法確定,就隻能先這麼耗著。
雖說宮內被貴妃一手遮天,但安王作為當年景仁帝即位最得力的左膀右臂,又是皇家說得上話的老人,皇帝病重,他勢必要進宮“侍疾”,拉上太後一起,明麵上是主持公道,實則上是和貴妃的人相互監督。
一個想要皇帝死,一個想要皇帝活,相互牽扯,皆是心急如焚。
雙方各懷鬼胎,親自盯著皇帝的寢宮寸步不離,生怕自己一走,就會給予對方操作的空間。
而站著皇帝一邊的趙鴻慍則成了兩邊勢力的平衡點,看著趙鴻慍忙前忙後安排太醫為皇帝治病,這無疑讓貴妃心定了幾分,畢竟當初這個趙鴻慍可是私下向她示好過,就算此時他不能明著向定王,但至少不會在背後下黑手。
前朝朝堂上,皇帝病重無法上朝,內閣組織朝會,除去趙
鴻慍,兩派人馬勢均力敵。
趙鴻慍算是皇帝寵臣,此時又是不偏不倚的姿態,很多沒有站邊的人都在向著他看齊。
成國公率先出列,道:“皇上數日昏迷不醒,國不可一日無主,內閣還是儘快給出太子人選,也好執行監國重任。”
孟閣老道:“老夫也覺得理應如此,不過當初敬王已經宣布退出爭儲,按理應即刻扶持定王上位。”
“孟閣老莫不是忘了,皇上是怎麼昏迷的?”成國公冷哼道,“皆是因為定王之錯,將五百個祭品換成了小豕,這才刺激皇上口吐鮮血昏迷不醒,如此大逆不道,如何能做儲君!”
孟閣老不甘示弱:“祭品進入永陵地宮之前都還是好好的,欽天監的諸位官員皆可作證,國師更是親自檢查過,至於如何變成一群小豕,那得問問敬王的好皇叔安王爺了。”
“成國公卻是說笑了,安王說起來也是定王的皇叔,還能厚此薄彼不成,更何況一起鎮守地宮的還有羽林中郎將盧將軍,莫非孟閣老覺得中郎將也是敬王的人?”
說到羽林中郎將,原是貴妃的堂兄,武力方麵倒是能值一提,隻是此人貪杯好色,當初景仁帝不欲用他,耐不住貴妃的枕頭風,最後還是把人提了上來。
這些年馬馬虎虎也能過得去,沒想到卻在這裡壞事了。
五百孩童被人神不知鬼不覺地轉移,除了安王爺睜隻眼閉隻眼,中郎將定然早就被人設了計,否則怎會那麼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