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1章 問計布木布泰(1 / 2)

對大明的鹽政,朱由檢這段時間也認真的調查過。

可以說,江淮這些家資巨萬的豪商,就是大明朝廷自己培養出來的。

之前的食鹽開中法就不用細說了,無非就是讓鹽商們將南方的糧食,送到北方用以換取鹽引。

這所謂的鹽引,就是去鹽場提鹽的憑證,同樣也是銷售許可證。

有鹽引才是官鹽,沒有則是私鹽。

而買賣私鹽皆是違法,杖一百徙三千裡。

起初的時候,這個食鹽開中法的作用很大,補充了邊軍的糧食缺口,保證了九邊邊軍的戰鬥力。

有些大鹽商,為了獲得更高的利潤,甚至雇傭農民直接到九邊開墾荒地,用以種植糧食。

等到收獲的時候,再用這些糧食換取鹽引,這就免除了路上的損耗。

這麼一來,九邊就彙聚了大量的人口,使得邊關也逐漸的繁華起來。

而為了獲得更多的土地用以種植糧食。

這些人還逐步向北蠶食關外的土地。

這麼看來的話,食鹽開中法對大明絕對是有巨大好處的。

但是,萬事都怕一個但是。

到了大明孝宗時期,這位老好人皇帝,開始大肆賞賜文官、勳貴鹽引。

這樣造成的後果就是,大量食鹽被這些人弄走,那些商人們卻是空有鹽引,卻提不出食鹽來。

開中法帶來的好處,逐漸削弱。

到了後來,當時的戶部尚書葉淇,向孝宗諫言,取消開中法,施行納銀法。

就是讓鹽商們直接花銀子買鹽引。

是,這樣一來,戶部的收入是增加了。

但他媽的邊軍的糧食不夠了。

這裡補充一句,這位名叫葉淇的戶部尚書,是淮安人。

這就是洪武定製,和孝宗的改製。

等到了萬曆年間,大量的官員、勳貴、宦官、皇親國戚都已經從鹽政中獲得了巨大的利益。

這就導致,鹽的數量又不夠了。

無奈,萬曆隻得施行綱法。

所謂的綱法,就是將鹽引編成綱冊,淮南編成十綱,淮北編成十四綱。

這其中有一成是舊引,也就是之前商人們積壓的鹽引,剩餘的九成是新引,打算用十幾年的時間,來將之前的鹽引給消化掉。

這就讓鹽商成了一項世襲的職業。

十幾年下來,這些鹽商徹底的壟斷了兩淮的鹽業。

就像方正化說得那樣,這些人什麼都不用乾,但是這個世襲鹽商的身份,就能讓這些人賺的盆滿缽滿。

……

回到書房,朱由檢坐到椅子上,皺眉凝思。

前世,他就是一個社畜,對鹽政這麼專業的事兒,?他是真的有些弄不明白。

但朱由檢也知道,壟斷的生意,從來都是暴利行業。

這一現狀,必須改變。

右手食指在桌案上不斷敲擊,半晌後,朱由檢才對方正化道:“去,?讓布木布泰過來。”

“是,皇爺。”

方正化躬身領命。

想了半晌也沒想出一個好辦法,朱由檢想起了布木布泰。

這位原本曆史上的孝莊太皇太後,先後輔佐三位帝王。

還親自培養出了玄燁,腦子絕對夠用。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