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燕王南來(2 / 2)

漢世祖 羋黍離 3512 字 2024-05-16

高防向來是個有格局的人,眼光遠,識大體,履任前也曾南下東京,被劉承祐接見,君臣倆足足談了一個半時辰,明析自己的使命之後,方才長拜而驅車北上。

履職之後,高防也是積極協助趙匡讚,外禦契丹,內撫軍民,並且充當其與朝廷之間聯絡的紐帶,消除誤解,緩和矛盾。

在此前,幽州遭受遼軍的重大壓力之時間,能得南線漢軍的支持,便有高防的協調之功。當然,僅憑高防,那是沒有這個能量的,然而他背後站著的,是大漢天子。

可以說,趙匡讚得以迅速地接收幽燕權力,擺平內部紛爭,並且權勢日漸穩固,高防是起了大作用。對於高防,趙匡讚心存感激。再加高防不俗的理政能力與品格操守,又有幾分敬佩之情。

故高防據理力諫,趙匡讚終是擱下心中的疑慮,下定決心,奉製。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另外一個燕軍的重要人物的意見,也起了決定性作用。盧龍節度判官,李恕,他與高防持相同意見。

李恕此公,是跟隨趙匡讚多年的老人了,一直倚為心腹。當初趙匡讚還在晉昌軍任上時,便曾受命身入東京,打探情況,奉表獻降。

有高、李二公背書,趙氏麾下那些將吏的意見,也就不那麼重要了。做下決定之後,趙匡讚便收拾行裝、儀仗,率軍南下。

即便如此,為防不測,此番南下,趙匡讚也帶了上千精銳騎兵,其中包括一部“刺麵都”士卒,由燕軍悍將趙思綰統領的刺麵都,經過趙匡讚有意的扶持,已壯大成燕軍中訓練最精銳,戰力最強的卒伍。

在這支騎兵後方三十裡,另有五千燕軍步騎,用以策應。總之,燕王此行,陣仗甚大,比天子劉承祐的聲勢還搞得大。

不過動身歸動身,南下的速度卻不快,甚至有些拖遝,在經過漢軍所設關卡、隘口之時,還刻意地逗留了些時日。就是卡著永清軍議的時間,到了也沒與會,但是,傍晚將近,還是到了。

此時,住馬在側,聞趙匡讚之言,趙思綰不由接話,嘴裡很不客氣:“大王不遠數百裡,趟此等風寒,前來麵君。按末將的意思,天子就算親自出城來迎,都不過分,又豈會責怪大王。”

在雖趙匡讚北赴幽州後,趙思綰日益驕狂,聞其狂言,處在趙匡讚另一側的高防眉頭不由聳了一下,瞥著此人,目光冷厲。

近來,燕軍中漸生一股力量,由一乾將領並本地軍功豪族為主,政治主張便是攛掇趙匡讚自立,意圖借以左右逢源,恢複在漢遼拉鋸交鋒之間損失的土地、財產等利益。

很愚蠢的想法,但很有市場,而趙思綰在其中,屬於中堅力量,這個人骨子裡,似乎天生就有“反漢”因子。

對於此點,高防深為憂慮,心中已經做好了,此番麵君當與天子就幽州的形勢仔細交流的打算。時下,聽其言,當即不留情麵地嗬斥了一句。

在趙思綰動怒之前,趙匡讚插了句嘴,以一種不容置疑地語氣道:“不得放肆,為人臣者,怎敢藐視天子!”

“繼續南下,日落之前,必至永清!”言罷一招手,率先策馬向南奔去。,找書加書可加qq群88780506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