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郭威這麼說,劉承祐來了興趣,若有所思道:“郭卿,似乎對北犯的蜀軍,有所圖謀?”
“陛下英明!”郭威淡淡一笑,說道:“陛下宏圖雄略,誌在天下,竊據川地的孟蜀,早晚要解決。孟氏借兩川之險,割據西南,如欲攻之,必受險阻。
而今蜀軍主動出擊,與我朝交戰於渭河,若能效乾祐初年那般,再對孟蜀軍力、民力進行一番打擊。今朝滅其一分,異日滅蜀,阻礙則少十分。
且拖得越久,對孟蜀國力的消耗則越大。隻需采取守勢,給其以希望,吊其胃口,將戰事時間拉長。蜀軍北來,兵馬數萬,役夫十萬,其所需錢糧,少有坦途,都需走棧道,翻山越嶺而來......”
“臣建議,陛下隻需遣少量精銳西進,鞏固西防,再派一支水師入渭水,保證隴、鳳不失,即可!”郭威道明其想法。
“郭卿,這是謀國之言啊!”聽完其進言,劉承祐不由朝郭威投以訝異的目光。
想了想,劉承祐問:“若蜀軍見無利可圖,直接撤去呢?”
“那麼西患暫消,陛下正可全心於國內,調理內政,積攢國力!”郭威眼神仍舊平靜:“隻需一年半載,便是我朝,重啟西征戰略,複奪秦、鳳,乃至兵進漢中!”
“郭卿,考慮周全!”劉承祐看向其他臣僚,問道:“諸公,以為如何?”
皇帝都這般說了,群臣自然沒有異議。劉承祐則直接吩咐著:“調兵之事,由樞密處置!不過,若遣水師,西進入渭,便由向訓,親自率軍去一趟!”
“是!”
“定難軍李家,近來可有異動?”劉承祐又問。
“李彝殷與延州高允權兩方,因一批戰馬,又起爭端。得知淮南戰事結束,各自撤軍,同時向朝廷表,指謫對方不是!”聞問,馮道主動進言。
西北地區,定難軍李彝殷與彰武軍高允權之間,結下的梁子,幾乎人人可知。幾乎每年都要爆發衝突,李彝殷示弱,高允權則背靠北漢朝廷,雙方明爭暗鬥,即便東京朝廷,都已然習慣了。
而在這種情況下,北漢有事之時,定難軍但有異動,最後都會演變成與高允權之間的“衝突”。此番,也一樣,這大抵也是李彝殷小心謹慎之處,不管如何,從未與北漢發生正麵衝突。
隻是這種暗地裡的動作,顯得小家子氣,也讓劉承祐很是厭惡。
“這些年,李彝殷是表麵恭順,暗地裡,著實是躁動不安呐!”劉承祐不由譏笑道。
見天子有慍怒之狀,魏仁浦不由勸道:“定難軍背靠戈壁,依峙草原,累有數十載,遠在西北,已然成勢,非一般節度。請陛下息怒,暫忍其行為,待國富軍振,另覓良機,遣一良將,自可消除其威脅!”
聞諫,劉承祐隻挑了下眉頭,看向馮道,吩咐道:“分彆派使節前往延州、夏州,調解爭端。朝廷,就先做個仲裁者!“
“是!”馮道應命。
“另外!”劉承祐又補充道:“武德司王景崇,於戰時抓到了一名南唐所遣信使,攜其國書,邀請李彝殷起兵作亂於西北。去夏州的使者,將信使與國書帶,替南唐轉交給李彝殷,看他處置!”,找書加書可加qq群887805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