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捷報(2 / 2)

漢世祖 羋黍離 4507 字 2024-05-16

殿內,幾名大臣陪著劉承祐一道,站在地圖下,共議軍情。柴榮覲見,劉承祐將魏仁溥與李穀二相喚來了,政事堂的幾名相公之中,就屬於魏、李二人通兵事,尤其是李穀,是能帶兵的。

後來想了想,作為首宰的範質不在,有些不合適,於是乾脆把三司使薛居正一並喚來了,樞密院那邊叫來樞密副使慕容延釗及承旨李處耘,再加上趙普,一場高級禦前會議就組成了。

三泉首戰告捷,固然足喜,但對於皇帝與朝中諸卿而言,還不至於為之過於興奮。劉承祐需要的,是決定性的勝利,以及吞並兩川的結果。

在天子與朝中大佬們的注視下,李處耘乾練地講述著北路的軍情戰況:“我軍於本月十五日,攻克三泉,基本全殲守卒,克城之後,即遣一師快速南進追敵,搶占棧道、路途。逢北上支援的蜀軍,敗其一部,不過仍被其損毀一部分棧道,略斷我直進之途。

蜀軍在利州、劍州一線守備兵力約以五萬人,以綿穀、劍閣、葭萌為基,構築防線。綿穀防禦,以其北漫天嶺為根據,立大小漫天寨。漫天嶺地形一如其名,山勢回遠,南北相連,控扼要隘,當我軍進擊路途,小滿天寨狹固,大漫天寨危峻,如欲取利州,必攻此嶺南。

又有金山寨前出在北,當棧道出口。三泉之戰後,蜀軍必然加強諸寨駐守,依靠漫天之險,將我軍阻於利州之北。”

對於利州的山川地形,雖未親眼目睹,但至少在輿圖上,劉承祐已是爛熟於心,是故,李處耘一說,腦中就自動浮現出了一個個畫麵。對其分析,也表示認可,換他去守,基本也是這種安排,據險要,設固寨,足兵足糧足械,此乃正策。

宰相們多多少少有些了解,範質疑問道:“蜀軍既據其險,又毀棧道,向都帥打算如何應對?”

李處耘說道:“向都帥暫於三泉休整,轉屯糧草軍械,並以懷德軍向南修築棧道,加固擴寬,以打通南進道路!”

“即便如此,又如何突破漫天嶺?”範質還是充滿疑問。

其側,麵態清臒的李穀琢磨了一會兒,捋著長須,說:“向都帥隻怕另有考量吧!”

“李相果然智略過人,一言中的。”柴榮開口了,他與李穀有過交往,對其智計見識,素來欽佩,主動說道:“入川之途,既險且阻,蜀軍據險而守,正麵突擊,以我軍的實力,也能戰而勝之,但傷亡必大,不足取。蜀軍雖據利州乾道,但周圍山道、狹徑,同樣不少,這些年,軍情司也在周邊探出了幾條小徑,用以繞襲,避實就虛,出其不意!

向都帥以中軍駐三泉,修棧道,通路途,吸引蜀軍注意,另遣高都監,領偏師,自綿穀東南嘉川縣,走羅川狹徑,迂回南進,從側後方,繞過漫天北嶺,兩麵夾擊其防線!”

“明修棧道,暗度成倉!”魏仁溥頷首說了一句。

劉承祐也道:“此為兩路並舉,正奇相合,前後夾擊!如何破蜀防禦,取利州,朕與柴榮、向訓,都已琢磨了些年頭了,川蜀道路崎嶇險峻,但終究不是絕道、死路,隻要有路可走,我軍必能翻山越嶺,以征服之!”

“不知繞行距離多遠,若是為蜀軍察覺,設阻埋伏,該當如何?”薛居正開口道,似乎有些擔心。

“走羅川狹徑,約繞行三百裡,趁這段時間,北麵道路的開通,正可與之同步進展!蜀中小徑頗多,羅川徑並不顯眼,路線早已走通,向導充足,偏師將士都是經過山地行軍作戰訓練的精銳。蜀軍的注意都在北麵,初時發覺的可能並不大,而待其反應過來,隻要過了嘉川,便可化虛為實,從容夾擊!”柴榮解釋道。

“陛下與將帥料敵於先,運籌至此,蜀軍豈能抵擋王師,此番伐蜀,必然功成!”薛居正露出一抹笑意,誇讚道。

劉承祐的心情不錯,看了看在場的公卿大臣們,道:“前方將士作戰,還需眾卿支持啊!”

“此為臣等應儘之責!”

柴榮繼續,語氣自信道:“根據時間,迂回繞行之計,當已功城,如無意外,漫天嶺寨戰端已起,本月以前,我軍可儘奪利州!”,找書加書可加qq群88780506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