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對於趙匡胤,作者確實持欣賞態度的,作為在曆史中排得上號的開國君主,連毛都以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並列詞作,沒理由去刻意貶低抹黑。
後繼者不肖,很多人因為大宋後續的發展,而把鍋甩給趙匡胤,這是不客觀,也不公平的。
五代是怎樣一個時代,藩鎮之禍何等酷烈,讀過那段史料的人應該都有所認識。趙匡胤能消除舊弊,削平諸國,曆史地位與功績是不容抹殺的。
收繳兵權,中央集權,也是正確的方向,做法並沒有錯,至於矯枉過正,難道不是應該的嗎?
送888現金紅包關注vx公眾號書友大本營,看熱門神作,抽888現金紅包!
至於大宋軍隊,在趙匡胤一朝,乃至趙光義初期,都可以用強兵來形容,否則一些弱旅,能平定天下?宋初之時,可缺名將?
雖然從趙匡胤開始,就已經埋下了一些禍因,但個人以為,瑕不掩瑜。
欺壓孤兒寡母,得國不正,或許是個黑點,但是處在曆史的浪尖上,代周的選擇,也沒有什麼問題。
個人以為,那麼多人鄙視此點,不是同情那孤兒寡母,而是為柴榮感到可惜。畢竟很多人都說,如果柴榮多活幾年,結果會怎麼樣怎麼樣,可見對其早逝的惋惜。
但是曆史沒有如果,作者寫這本書,也是通過暢想,彌補一下對於這段曆史的遺憾。透露一點,最開始,我是想寫穿到柴榮身上的,也是覺得柴榮早亡,很可惜。
2、有讀者覺得本書進展太慢了,都200萬字了,還沒一統天下。這是本書節奏的問題,我在裡麵填充太多其他內容,水了很多字。
但是,按照書中的時間線,大漢立國11年,統一天下的進程,走到滅蜀這一步,真的不慢了,甚至還有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