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兵事(2 / 2)

漢世祖 羋黍離 3913 字 2024-05-16

說起來,他登基以來的這十年,不斷地在收繳精兵,集中兵權,但邊軍的實力,卻在不斷提升。有的時候,劉承祐就忍不住猜忌,若是諸邊戍卒反叛了,朝廷如何製之?每思之,不由背生冷汗。

事實上,大漢如今的兵力布置,是有不小隱患的,僅河北的駐軍,就是一大股,實力雄厚,如若反了,很可能河北失陷,中原震動。如今有他劉皇帝鎮壓天下,並不虞之,但將來呢?

當然,這隻是劉承祐的憂患意識罷了,信用軍隊,也心存提防。要解決,使威脅變也不是沒辦法,削減病員,削弱邊軍實力,再加強將領之間的製衡,有的是方法。

不過,那就真正變成“守內虛外”了,不是劉承祐願意看到的。這麼多年下來,大漢屢屢向南用兵,但對北方的防禦,從未放鬆,屯重兵以備戎狄,甚至不惜加強北邊將帥的權力,與其一定的軍事自主權,目的為何?就是不願為了因為控製將帥,防止內叛,而自縛手腳,自廢武功,使自己疲於邊患。

凡事總有利弊,就劉承祐而言,平衡利弊的方法,就是奪回北方的天險,重新布置國防,使之更平衡合理些。

不過,沒有什麼政策、布置,是能百年不移的,隻能結合當前的國情國勢,進行調整與發展

甩了甩頭,清清腦子,回到樞密院的奏章上,想了想,提筆寫下一道製文,而後用印,吩咐下去:“將此製,發傳樞密院!”

製文言簡意賅,按照劉承祐的批示,樞密院接下來的重心,放在川蜀軍隊的整飭布置、以及撤兵事宜上,再著重強調了一點,加強對騎兵的建設。

劉承祐突然察看起大漢兵事,不隻是因為平蜀的緣故,還因為,他的目光再度放到北方了。在劉承祐看來,收取川蜀後,南方剩下的小半壁江山,可從容取之,不會有什麼難度。以大漢如今的實力,隻要不出意外,三兩年內可定之。

在這樣的情況下,劉承祐覺得,是時候將注意力放到北麵的遼國上了。加強騎兵的建設,就是一個信號,是為對遼作戰,進行軍事準備。

乾祐四年漢遼和議之後,已經整整六年了,大漢將士,壓抑著自己的鋒芒,也該針對性地磨礪自己的獠牙,準備向北方的大敵咬去。

這些年,遼國的發展,可一點不慢,睡王在位,似乎深暗“黃老”之道,又重用耶律屋質、耶律撻烈的等文武,國家的實力得到了長足的恢複。

十載過去,當年欒城之戰給契丹造成的創傷雖重,但十年的時間,足以使新一批的契丹少年成長起來。

不過,如今的遼國,最嚴重的弊端,還是上層權力的鬥爭。帝位在耶律倍與耶律德光這兩脈之間更替,火神澱之亂更是遺禍無窮。

耶律璟繼位之初,對契丹貴族有所安撫,廢置了耶律阮的一些漢製政策,極大的緩和的矛盾。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總免不了陰潛圖謀之輩,想要效仿耶律察割,篡權奪位的皇室貴族,可不少。不過,都被耶律璟輕易平滅掉了。

雖然耶律璟的帝位還算穩固,大權專政,但因為帝位與權力的鬥爭,而造成的遼國上層政治的動蕩,總歸難免。但是,上層的政治再不穩,對下邊部民、州縣的影響似乎並不大。

說起來,耶律璟與劉承祐同歲,都還年輕,但二人分彆統治著東方最為龐大強盛的兩個帝國,未來必有一場激烈的碰撞。

但是,劉承祐已經做好了足夠的心理準備,並在進行軍事準備,耶律璟則不然,找書加書可加qq群88780506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