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遺奏十條(2 / 2)

漢世祖 羋黍離 3631 字 2024-05-16

其六,官製問題,從中央到地方,矛盾處甚多,權責不明處也不少,需要做一次整體梳理,官吏的選拔、教育、培養製度,還當進一步完善

其七,開邊問題,當下國家當以休養生息,發展國力為主,對外用兵,當謹慎為之,不要好大喜功,盲目擴張

其八,黃汴淮水患問題,水務河工,務必重視

其九,南方問題,南方尤其是江浙,已為朝廷最主要的財稅之地,務必更除舊弊

其十,都城問題,開封當南北要衝,是南北聯係的樞紐,且朝廷深根於此,不宜貿然遷都。

“身處病榻,猶不忘憂國,心懷天下事,有這樣的臣子,是我榮幸!”收起這份遺奏,劉承佑發出一陣深沉的歎息:“隻可惜,上天不仁,奪此良臣,殊為可惜!”

總的而言,王樸所奏十條,涉及到目前大漢的方方麵麵,有些是迫在眉睫的事情,有些劉皇帝已經著手在調整了,大部分還是很中他意的。因此,對這份遺奏,劉皇帝感慨之餘,也尤為重視。

除此十條之外,王樸隻在最後向劉皇帝提醒了一下,大意是,自己的幾個兒子,除了長子王侁外,都沒什麼突出的才乾,而王侁性鄙,不堪為良臣,不要因為他這個已逝之人,過於重用提拔他

對於王樸這樣的臣子,對他的離逝,劉承佑的內心,除了悲傷不舍之外,更增一種感動之情。雖然,在乾佑年的十五載中,王樸並不是久居中樞,宰執天下的人物,沒有那麼多赫赫功名,崇高威望,甚至屢次為人所攻訐,但他的作為,他對大漢的忠誠與成績,卻是實實在在的。在大漢掃平天下的過程中,起到關鍵作用的大臣,必有王樸一席之地。

到其逝世為止的表現來看,用鞠躬儘瘁死而後已來形容,一點都不過分。

當皇帝抱有這樣的心態,去看待、評價王樸時,國家對於王樸自然是格外尊崇。追封太師、侍中,加特進,爵賜兗國公,給王樸的定諡,也是文臣最高等級的文貞。

在朝廷梳理乾佑功臣的當下,王樸算是第一個被“蓋棺定論”的。

劉皇帝宣布,輟朝三日,以示哀悼,連上元節當日的家宴,都簡單地過了,對於回京的太子與皇長子,都沒有表現出太多的喜悅。

不過,在給王樸治喪的過程中,所發生的事情,卻讓劉皇帝心裡略感彆扭。原因無他,王侁將喪事搞得太隆重了,隆重得讓劉皇帝覺得,有些玷汙了王樸的名聲,不過,他終究沒對此事發表彆的看法,畢竟你前者還對王樸表以最崇高的禮敬,如果隻因為其後人在喪事的規模上搞得隆重了些,便出言申斥乃至譴責,那也不妥。

因此,該給王樸的待遇,劉皇帝還是一點不吝嗇的,除了以上尊榮外,還以王侁襲其爵,給其加官。同時,這樣的決定,也給許多文武功臣吃了顆定心丸,畢竟因為前者重定功臣爵祿的詔書,可引起了一陣波瀾。

王樸的後事,至少證明,皇帝不會苛待功臣。

漢世祖,找書加書可加qq群88780506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